爱的科学解释

  爱的解释

  原作者: 维基百科

  原文语言: 英语

  翻译: leehomyc

  化学基础

  生物学上性爱的模型通常视爱为一种哺乳动物的需求,就像饥饿和口渴一样。Helen Fisher,一个研究有关“爱”的科学的领先专家,把爱的经历分成三个相互重叠的步骤:冲动,吸引和结合。冲动使人们互相暴露。浪漫的吸引鼓励人们把他们的经历集中于寻偶上。结合包括接纳配偶(事实上包括小孩)足够长久以把小孩抚养至幼年。

  冲动指最初的促使寻偶的强烈的性欲,包括大剂量的化学激素,像睾丸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这些效果很少持续超过几星期或是几个月。吸引指更为单一和浪漫的和某个特定对象交往的欲望,它由冲动伴随着对一个特定个体的承诺发展而来。最近的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人们陷入爱河的时候,大脑持续不断地分泌一组特定的生理激素,包括信息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复合胺,它们作用的方式类似于安非他命,刺激大脑的愉快中枢并引起像心跳加速、食欲减退、失眠以及强烈的激动等副作用。研究表明这个阶段通常持续一年半到三年的时间。

  由于冲动和吸引都是暂时性的,需要第三个阶段来保证长期的关系。结合指使关系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联系。结合通常基于有关婚姻和后代的承诺,或者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基础之上的相互的友情。它和较高层次的激素如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相联系,并且这种联系通常比短期关系与激素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当人们最初相爱的时候,被称作神经生长因子的蛋白质分子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一年之后回复到之前的状态。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把爱描绘成一种认知和社会现象。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阐明了一种爱的三角理论并且声称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亲密,承诺和热情。亲密指两个人分享信念和其他诸多生活细节的形式,并且通常表现于友情和浪漫的爱情之中。另一方面,承诺通常指对关系持久维系的期待。最后并且是最常见的爱的形式是性的吸引和激情。激情恋爱常见于过分迷恋和浪漫的爱情之中。爱的各种形式都可以视为这三种元素的结合。美国心理学家基克·鲁宾希望通过心理测量学来定义爱情。他的工作表明三个因素共同奠定了爱的基础:联结,关爱和亲密。

  随着电学理论的发展,例如库仑定律的提出表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类似的概念在人类生活中也被提出,例如“异性相吸”。在上个世纪中的研究表明这个理论对于人的性格和特质而言并不正确——人们通常喜欢和自己有着类似性格的人。尽管如此,在一些不常见的领域中,如对免疫系统而言,似乎人们更喜欢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例如那些与自己有着互补免疫系统的人),因为这会使后代有来自两个系统的优点。在最近的几年,各种各样的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分别从依恋、结合、联结和亲密等方面来描述。

  一些西方的学术权威分裂成两个不同的流派,利他主义和自恋主义。这种观点在斯科特佩克的作品中可见一斑,其有关的着作讨论了爱和恨的定义。佩克坚持爱是一种“对他人精神成长的关心”和自恋的结合。总而言之,爱是一种行为,而不仅仅是一种感觉。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