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杂纷扰的闹市中你是否会感到孤独,寂静无声的晚夜你是否愿体味到孤独?你是否觉得,无论在霞光万道的清晨,还是暮霭沉沉的黄昏,孤独象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让我们无处躲藏。
李太白曾感慨“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寂寞非圣贤专有的权利,天下凡夫俗子匹夫匹妇莫不饱享之,只是他们往往惯于沉默,不善于将心声发诸喉结罢了。
那么何谓孤独?
心理学认为,所谓孤独,是指孤单寂寞的心态,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正常社会接触。
它有三个特点: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陷造成的;
其次,它是不愉快的、苦恼的;
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
孤独一般有两种类型:
其一是情绪性隔绝,指孤独者不愿意与周围人来往;
其二是社会性隔绝,指孤独者不具有朋友或亲属的关系网。
日本心理学家箱崎总一认为,孤独,是性格决定的。他将容易产生孤独性格的人分为12类:
1.立即反抗型。这种人采取利己的方式进行自我防卫,会形成攻击性格,令周围的人厌恶,而走上孤独的不归路。
2.寄生型。这类人老于世故,物欲强,且不择手段。
3.情绪易变型。这种人情绪大起大落,易得罪朋友,最终使自己陷于孤独。
4.评论家型。对事物一知半解却妄加品评,为他人耻笑,悲剧因此而生。
5.瞑想型。这类人离群孤居,总是沉溺于自我封闭的思索中,其孤独感最强。
6.不平不满型。对一切都不满意,始终扮演着消极的妨害者角色,为孤独所困。
7.独乐型。喜欢卖弄自己,为表现自已,不惜伤害他人,最终令众人反感,陷自己于孤独。
8.善于计算型。斤斤计较,处处考虑个人得失,但计算力太强却难免造成障碍,而阻塞了自己的路。
9.张狂型。这种人貌似看破红尘,实际是自我催眠,与四周环境形成对立,而陷入孤独。
10.固执规则型。太拘泥于形式和习惯,不善变通,令人敬而远之。
11.溺爱宠物型。无法或不善于在人际关系中满足,退而在自养的小动物上寻找乐趣。
12.自我美化型。一个人自我美化的倾向越强,其孤独心理也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