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心理访谈28-绝望妈妈

  刘女士有一个不到9岁的女儿娇娇,眼看着上三年级了,可这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越来越差,而且让刘女士忍无可忍的是原本温顺的娇娇现在根本不服自己的管教,以至于老师三天两头地请家长无奈之下刘女士拨通了《心理访谈》的求助热线。

  张小琴:刘女士,编导说你在给我们打电话的时候特别绝望,那天是什么情况?

  刘女士:那天我去老师那,老师给我看了一些孩子的作业。当时数学、语文老师都反应孩子不写作业。光是数学的同步练习册就连续有四次没做,她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好像特别偷懒那样的,能不做的就尽量不去做。那个时候我整个的身心全都在孩子身上,而老师告诉我的却是这么样的结果,可以说我仅有的一点点希望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我当着老师她两个老师说孩子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调皮得像个二皮脸了。

  刘女士告诉我们娇娇现在是不服老师管,不听母亲的话,不论是打也好、骂也罢,她都是一点也不在乎。刘女士说三年前她和丈夫离了婚,当时女儿正好6岁,刚上一年级。婚姻的失败让刘女士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女儿身上,然而孩子的成绩却是越来越差,而且刘女士还发现娇娇的品质竟然也发生了变化。

  刘女士:我最近发现她有撒谎的毛病。我时不时从她口袋里、书包里能翻出硬币。我问她拿钱为什么不告诉我。她就说这个不是从家拿的,是爸爸给的。但是我打电话问过她爸爸,不是那个样子。我有时候发现她这种行为,就总是用很威严的这种目光或者是很严厉的语言和她说话。

  张小琴:娇娇一直皱着眉头,使劲憋着嘴。妈妈说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娇娇静静地抽泣)

  张小琴:娇娇为什么想哭,是不开心吗?

  演播室里娇娇始终是低垂着脑袋,一言不发,并且一直在悄悄地流泪。刘女士告诉我们娇娇的这种状态是她最担心的。这孩子在她面前老是一幅特别阴郁的表情,感觉不到她有丝毫的快乐。她觉得这孩子的心理肯定有问题,而这问题没准儿就是娇娇不好好学习的根源。

  李子勋:平时你在家里说娇娇,她也是这样不说话吗?

  刘女士:嗯。

  李子勋:你能猜到娇娇怎么想吗?娇娇你可以进行评判,如果妈妈猜对了你就说是。

  刘女士:我感觉她可能认为她在我眼睛里总是没有优点。

  娇娇:是。

  张小琴:妈妈还真知道娇娇怎么想啊!你既然知道娇娇会这样想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刘女士:我觉得我当初那样是希望给孩子一个好的,爱的环境。

  李子勋:那你觉得娇娇能感觉到任何人的爱吗?她在你面前能感到爱吗?

  刘女士:可能没有。

  李子勋:那刘女士,你八岁的时候在干什么?你当时最渴望什么,最渴望有人爱吧?

  刘女士:我八岁的时候还在姥姥家。

  李子勋:在你中,那个时候你的姥姥姥爷骂你吗、批评你吗?

  刘女士:骂。

  李子勋:那个时候骂你,你是什么感觉?

  刘女士:感觉到他们不亲,对我不好,妈妈也不在身边。

  李子勋:对,那是什么感觉呢?把它总结一下。

  刘女士: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吧

  李子勋:好。那娇娇现在的情况是爸爸不在身边,妈妈经常骂她。你觉得她会有被遗弃的感觉吗,刘女士?

  (娇娇又要哭了)

  访谈进行至此娇娇哭得越来越厉害。为了缓解她紧张的心理压力,专家建议暂时让她离开。而女儿离开后刘女士竟说出了一个一直埋藏在她心底的秘密……

  刘女士:我也特别想好好地去爱她,比如亲亲她、抱抱她,可是我做不到。有时候她拿回来作业或者卷子,稍微有一点进步就告诉我:妈妈今天我得什么了。其实我也能看见、感觉到孩子的那种需求,希望我亲亲她或者是表扬她一下,但是我骨子里不想这样。虽然我心里会很开心、非常高兴、很自豪,但是我做不到。

  李子勋:你会流露给她看吗?

  刘女士:不会很明显。

  张小琴:也就是说娇娇注定就是只挨批评,不会得到快乐。即使妈妈有快乐,也不会让她知道。

  李子勋:我觉得其实妈妈内心的痛苦可能比娇娇要大。娇娇其实在学校不一定不开心,

  她在学校应该是最开心的时候吧?

  ( 娇娇点头)

  李子勋:其实我知道小刘只是想在孩子上面找到一些快乐来支撑自己。小刘现在可能是疲惫不堪、筋疲力尽,她惟一的期待就是希望孩子表现得好一点,让自己多少有一点宽慰。但是娇娇却挫败了妈妈的这个渴望。事实上小刘过多的要求就是我们经常说派遣过度,即她要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去承担安慰妈妈的责任,使她们的希望落空,使妈妈的希望落空。表现上看起来妈妈只是要求她的学习,但是妈妈渴望看到正面的东西来使她自己能活下来。这样妈妈就变大了。我刚才观察娇娇,觉得她是有创伤的。而这个创伤是一个慢性创伤,它来源于妈妈把太多的情绪压力放在这个孩子身上,让她来承受。而很多情况实际是妈妈自己不开心,不幸福。妈妈是不是小时候也受过这样的创伤?

  刘女士:我很小的时候,可能还不到一岁的时候,父亲就得病去世了。之后妈妈带着两个姐姐就在外头。在我亲身父亲去世了以后妈妈再婚了,也就是我现在的继父。在我11岁左右他们把我接来一起生活。那时候妈妈去上班,有时候我放学回家早一些,继父回去会早一点。妈妈回家晚,就我和继父在家,那时候属于懵懂无知的,然后继父就会……

  李子勋:你也不敢告诉妈妈是吧?

  刘女士:没有,到现在也没有。

  在那一年继父对11岁的刘女士进行四次猥亵。当时刘女士并不明白这会严重影响到她后来的婚恋和生活。在怀娇娇的时候,刘女士两次发现丈夫口袋里有避孕套。从此刘女士对肌肤的亲近感到厌恶,包括对女儿同样与如此。和娇娇的父亲冷战6年,刘女士坚决离婚。离婚三年来刘女士谈过一个朋友,两个人对对方的感觉都还不错,可是对方就是不愿意和自己走入婚姻。

  李子勋:那现在看来实际上是妈妈的不快乐感染了女儿,结果女儿也不快乐。这是回复似的情绪干扰,整个家庭也显得不快乐,但是大家会为不快乐找到理由。妈妈能找到的理由就是孩子不爱学习,而孩子找到的理由就是妈妈对她凶,好像只有女儿配合妈妈来来释放妈妈不愉快的情绪。如果妈妈是开心的,我们想想妈妈是特幸福、特开心,有一个爱自己的人,

  也有一个自己爱的人,那么她在孩子身上更容易看到什么呢?开心的东西。像小刘如果她想要得到一份爱情的话可能也需要她自己开心起来,自己自信起来,然后用一种比较灿烂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否则,如果她天天这么沉重、这么忧郁的样子,那爱她的人可能也会被吓跑。

  首要的一点就是她自己要开心起来,可是现在小刘她又好像没有什么开心的资源,其实小刘生活中应该有很多开心的资源,但是因为她的眼睛盯着的、看的是不开心的事。她戴着一个苦涩的眼镜。

  张小琴:其实我觉得娇娇还是很不错的一个孩子,你看这是她写的字,一个九岁的孩子

  能把字写成这样,确实是很值得骄傲的。我到现在也写不到这个样子。你看,这是她画的画。妈妈说她没有耐心,可是画素描一笔一笔的,这得要多少笔才能画出来。看这画和字好像娇娇也没有妈妈说的那么不可救药,她还是有很多做得不错的事情。

  李子勋:对,你看这个素描或者是一个铅笔画,她对阴影打得都是很细致的。看来就是她兴趣的她都能坚。我猜那个画画老师可能挺喜欢她的,所以她就挺坚持的,是吗?

  刘女士:对,画画的老师和那个写毛笔字的老师都非常喜欢她。

  李子勋:我就说的嘛,她能做好这两件事情。如果一个孩子在某一个行为上得到的奖赏比得到的惩罚要多,那这个行为就被维持下来了。如果得到的惩罚比奖赏多,那这个行为拼死要消除、要逃跑。我觉得你要教导娇娇去学习、爱学习就是在她学习的时候,哪怕她做错了题,但学习本身你要让她感觉到很神圣。当她学习的时候妈妈就喜颜悦色,特别的开心。你要让她感觉到只要坐下来好好地看书,其实哪怕错了妈妈也不会那么生气。这样慢慢的她的错就少了。因为她在这个行为里面她看到妈妈开心,她自己也开心。

  张小琴:那妈妈自己怎么能开心起来呢?

  李子勋:刘女士,我要给你出一个题,看看你是怎么回答。比如一个女孩子她经常要上晚班。她上班要穿过一个小树林,否则她就要走一个围墙。这个围墙大概要绕将近五里路才能够到达工作的工厂。可是由于她平时走这条路的时候遭到过抢劫,幸好有人惊扰了这个罪犯,虽然抢掉了她的包、手机,但是却没有给她带来身体的伤害。当时那个罪犯要做这件事情她也无力反抗的。因为刀就架带她脖子上,你闭上眼睛试试,好吗?

  刘女士:会走到一半退回来,会害怕。

  李子勋:我对她的测试就是看她早年的创伤,是不是修复了。但是显然刘女士还是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就是说她还是走不过。这件事情永远搁不下来,她就无法用一种微笑来面对自己的生活,来面对孩子。我倒觉得这个节目做完以后,小刘真的要去找一个医生好吗?做一个创伤修复理解吗?

  张小琴:那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但是孩子的成长是等不得的。那回去之后,小刘在对待孩子上面有没有几个明确的原则呢?

  李子勋:我想首先我要把孩子叫上来,我们要试一试,看在哪方面我们可以来改善。我们就知道孩子只要不在妈妈身边就会开朗一点点。(对娇娇)那娇娇,现在叔叔考考你,我让你坐在妈妈怀抱里,怀里去你可以吗?跟我们表演一个,搂着妈妈的脖子,跟妈妈亲亲。

  李子勋:你坐在妈妈怀里是什么感觉,开心吗?

  娇娇:开心。

  李子勋:开心,那怎么没看见你哈哈笑呢?你喜欢坐在妈妈怀里吗?

  娇娇:喜欢。

  李子勋:那好,你坐回去,我让妈妈坐到你怀里。你愿意妈妈坐在你怀里吗?

  娇娇:愿意。

  李子勋:妈妈轻轻坐一下,看看娇娇的反应。

  张小琴:为什么要让她们做这样的练习?

  李子勋:因为有些时候我觉得好像形势逼得要娇娇当妈妈,来关怀小刘。也就是说小刘要重新长大,重新从一岁开始重温那个慢慢成长的过程。但是妈妈首先要变小,要来重新成长。现在只有娇娇可以扮演这个角色来关爱妈妈,帮助妈妈修复。妈妈要伴随着娇娇再重新成长一次。我要让她坐在娇娇的身上就是让她体会她也是很小,她要重新来。妈妈和女儿之间的行为互动要有一个规范。第一,我希望娇娇把妈妈当朋友,逗妈妈,做怪相,跟她像玩游戏似的。当然了,妈妈要求你学习好,娇娇也要努力,要让妈妈看到你真的在学习好。第二,对妈妈的要求是一星期只允许批评孩子一次,要是超过了娇娇就提醒她。你就说叔叔规定的你一个星期只能说我一次,而且不能够超过15分钟。也就是说一个星期里的其它时间都是表扬你,跟你玩,都是开心。当然一星每期有15分钟妈妈可以提出你的弱点,促进你改进。妈妈能做到吗?

  刘女士:能。

  张小琴:童年嘛,童年就是说它必须要用一种天真的方式去度过。娇娇希望你开心起来

  妈妈也能开心起来。谢谢你们到这儿来讲自己的事情,也谢谢李老师的指导。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