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眼前的女孩显得很文静、懂礼貌、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属于那种非常漂亮而安静的乖乖女,只是在学校学习成绩很一般。女孩的母亲是一个看起来温柔贤惠顾家的女人。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全部的家务和教育孩子的担子就落在了母亲身上。女孩正面临升初中的压力。母亲告诉我,孩子最近经常做噩梦,都是一些有关生病的梦。而实际上,孩子从小身体就很比较健康。于是,我让孩子陈述了她刚做过的一个梦。
梦境:“早晨,我走在大深林里,背着书包,突然昏了过去…。被人抬到学校,班主任陈老师(女)在路上一直不断对我说:‘迟到了…迟到了’,我醒了。”
“来到学校,铃声突然响起,我感觉已经迟到了。来到教室门口,眼睛变绿(景物模糊不清),才知道已是第一节课下课,自己呆呆地站着,直到第二节课上课。陈老师问我是否知道已经迟到,我回答说 :知道!于是陈老师开始凶狠地责骂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羞愧难当,感到脸发红,同学们——包括我的两个很好的同学——他们都死死地盯着我。我忍无可忍,抽了老师一耳光!老师呆住了…,回办公室去了。”
“一会儿,老师又来了,态度变得很好,问我感冒吃不吃药,显得无微不至,对我好得令人恐惧……陈燕同学(女,和我最近关系不错,成绩不很好)突然对我很好,好得近乎巴结我的样子,还帮我复印考试卷子。我觉得有问题,反复追问,她说是陈老师指使她干的。询问老师并和老师深入交谈后,才知道原来我得了什么绝症,他们想帮我。我听后非常难过,于是哭了起来!”
梦的分析:
听完这个梦,我问女孩:“最近有什么压力特别大的事情么?”女孩不语。我换了一个角度说:“你是否有一些烦心的事儿,说给我听听。”她看了看母亲,仍然低头不语。“你的班主任陈老师经常批评你吗?”孩子说:“不,她对我很温和,很少批评人。”于是,我留下母亲单独交换了意见。
我告诉女孩的母亲,孩子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压力太大,身心疲惫,因为面临“小升初”的考试,你或许给他太多的压力,语言督促唠叨太多。孩子憋了一肚子气,没有地方宣泄,才表现为梦中的愤怒——给陈老师一耳光。实际上,梦中的陈老师(中年女士)并不真的是陈老师,而是暗指她的母亲——你。如果他的父亲在家,家庭气氛上可以调整一下。但问题是家里只有你们俩母女,孩子有了怨气,无处倾诉。这样的话,对于她的升学考试毫无益处。母亲迟疑着,勉强赞成我的说法,但仍不理解孩子梦中的老师为什么是她。
于是,我对这个梦的意义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我一个人背着书包到学校,我多么想不去学校啊,于是我昏过去了,可还是被人抬到学校,母亲在旁边不停的催促我:快要迟到了!”这就是第一段想说的意思。或许在生活中你就是这样做的。这个梦是在孩子起床前做的,她想再多睡一会儿,不想去学校,就巧妙地制造了让自己昏了过去的梦境,来抵制你的催促。其实,孩子学习本身就有压力,您在早上没有必要一再催促她,让她难受。应该养成让她自己管理自己时间的习惯。
再看第二段:来到学校,发现已经迟到了一节课,老师凶狠地责骂,表达了女孩对上学迟到的极度焦虑和恐惧。老师不留情面的训斥态度让孩子无地自容,忍无可忍。这是一个伪装,反映了你在批评孩子的学习时可能有不留余地、不顾孩子面子的一面。只不过这里使用了一个“替代”机制,即将你换成了班主任老师。孩子为什么不直接对你发火,而要将你替换为老师,道理很简单,老师与你都是压力的来源,但是在孩子的中,对自己母亲发火是母亲不能接受的,也是大多数听话的乖乖女不应该做的。即使是在梦中,仍然有一个“检察官”在起作用。
母亲马上问我:“从什么地方看出陈老师就是我呢?”我告诉她,这个“老师”不仅催促女孩上学,而且在被学生打了一耳光后,态度变得温柔起来,关心孩子吃药没有,问寒问暖,真是老师的话,就很不符合常理,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梦中“老师”的行为表现到底像谁呢?母亲恍然大悟,说:“好像是我,最近我看她嗓子不好,怕她感冒,特意敦促她吃药,她不大愿意。说实话我很担心她的升学问题,她父亲不在家,孩子的生活、学习辅导全靠我!”我说,这就是梦中“老师安排人帮她复印考试卷子”想表达的意义。关键是,在梦中,这种帮助被孩子认为是不怀好意的,说明你在学习方面对她的关心孩子是不接受的,需要改进方法。至于为什么是另一位同学帮她复印,可能与最近发生的事情有关……。我们知道,卷子,是考试用的东西,别人帮她复印卷子,表达了对女孩学习能力的轻视和不信任。这说明你在孩子的学习上可能表现出了信心不足和信任不够,缺乏正面的鼓励。
梦的结尾是孩子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得了绝症!这是孩子对学习压力的消极回避,也是潜意识在进行自我减压。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绝症显然是与学习有关的病,那就是“对学习考试彻底地丧失了信心”,孩子因此从而感到伤心和绝望。这个梦提示你:不论孩子的学习成绩怎样,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放弃对孩子的斥责和督促,多给予鼓励、肯定、理解与情感支持。另外,孩子在父母面前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直截了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听话的乖孩子,对于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