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田园——城市白领的梦

 

“围城”现象似乎是人类难以逃脱的“运行”规律。在百万民工浩荡进城的同时,白领也悄然掀起一场新“上山下乡运动”。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我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已经达到三亿人次。这些仅仅是小试牛刀,更有甚者彻底放弃了白领身份,去当农民……

归隐田园——城市白领的梦

近来,许多的成都白领纷纷开着私家车去江家堰附近的菜地种菜,在这片3000亩的“江家菜地”种菜可比自己去菜市场买菜贵多了。这些白领们,一年需要花800元来“认种”一分地(约67平方米)。据悉,在江家菜地开始大规模认种租地的第一个周末,驾车前来咨询和租地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开着奔驰宝马的企业家。首批认种菜地就高达152.1亩,认种金达121.69万元。

每个周末,白领们都要来到自己的“菜园子”耕作,要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收割,还要购买种子、农药、农具、肥料,以及在自己无暇照顾菜地的时候聘请当地农民进行“技术性服务”。整套下来,一年要花上几千元。在江家菜地租了二分地的王先生说:“我想彻底回归田园,但是下不了决心。江家菜地正好是个让我体验田园生活的好地方。”

而在许多白领将“归隐田园”挂在嘴边时,已经有人身体力行了。广州萝岗区的一条山谷里就住着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昔日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白领,现在却在这里成立了一个“懒人部落”,成了彻头彻尾的农民。房子是他们亲手用树皮和竹木搭建的,屋前种着花草、果树、蔬菜,屋后有他们圈养的鸡、鸭、鹅。舍弃了电视、空调和洗衣机,煮饭全用土灶,洗衣服就在河边,连喝的酒都是自己用粮食酿造的。他们的宗旨是“共同劳动、平均分配、自给自足。”

租下40亩荒地北京白领彻底务农

海归派代表人物:魏红

魏红是看了一些媒体的报道,才下了决心卖掉了鼓楼和城里的装修精良的房子,来到农村,开始了养牛、养鸡、农耕这种“大有所为”的生活。

当所有人还在憧憬归隐田园的美好生活时,魏红夫妇已经在农村悄然生活4年了。4年前夫妻二人从日本回国,在看尽世态炎凉,受尽城市的冷漠对人心理的挤压后,他们毅然放弃北京城里的三套房产,在通州的永定店租下了40亩荒地。

在房子仅有一个框架,门窗都还不齐全时,他们就搬了进去。当时正值夏天,蚊子横行,他们就用废旧的报纸糊窗子。每逢打雷下雨,由于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都是荒地,电闪雷鸣让人毛骨悚然。房子盖好后,接踵而来的是更多的问题。在北京城里长大的魏红,对养殖的了解几乎为零。虽然她很喜欢动物,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只要看见自己喜欢的,就买回来。可是养了没几天,动物陆续死掉,魏红的心里很难受。

在周围农民朋友的帮助下,魏红渐渐知道应该怎样喂养,什么时候该打针,什么状态是生病。目前她们已经有了18头牛、一个养鱼池,她还亲手用树根、葫芦做了一个“土酒吧”。周围的乡亲问魏红:“你们在城市里生活多滋润呀,又有房子,生活也不成问题,为什么要跑到农村受这苦呢?”魏红反驳说:“城里的各项设施确实好,但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嘈杂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让人感到身心疲惫,不像农村能够生活得这样自在。”

“看到满地的农作物,视野开阔了,感觉心里都特敞亮。”魏红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只是偶尔有事或陪着孩子玩才去城里一次,但每次都不愿意在城里住,总觉得有束缚感。

魏红说,他们在国外生活了多年,也过着都市人繁忙惬意的生活,但在农村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回归自然,才是适合自己的的生活方式。

逃避,也是一种生活

平民派代表人物:钟玛

两年前的夏天,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暂时告别感觉疲沓的生活和工作,让自己做一回远离世俗红尘的“陶渊明”。

我向单位请了半年的停薪假后,开始实施我早就预谋好的计划——来到“天下第一幽”的青城山,一方面进修书画艺术,一方面进行心理按摩和调适。

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青城山,我的“别墅”是30平方米的套二房子,这是当地农民大院旁边的一套出租房。平均每天三元出头的房租。这钱在城里,只够吃一根棒冰。屋内虽然陈设简朴,却也清洁敞亮,水电齐全。住房四周全是茂密的林木,不远处还有潺潺小河,河水清凉凉的齐小腿深,一望见底。院子门口,房东种着不少果树,有枇杷树、桃树和橘子树,有些已经挂果了。房东真诚地对我说:“你想吃就摘,千万别客气啊。那天,一个朋友带着8岁的儿子上我这里玩,看着树上白里透红的水蜜桃,小家伙的口水都掉下来了。临走时,我连枝带叶摘了一些桃子给他,小家伙高兴地差点没喊我“爸爸”!半月后,朋友告诉我,他儿子吃了我摘的桃子后,街上买的桃子再大再甜他都不觉得好,还闹着要再上山来摘桃子呢。”

自然,老婆和女儿也不时会上山来,每当家人在山中团聚,我就会当向导,兴冲冲地带她们一起爬山。山路绿阴密遮,微风习习,除了偶尔几声鸟鸣,简直幽静极了。女儿边走,边不时采摘着路边不知名的野花,不时还会快乐地唱歌。

在这么悠然、清爽的环境中,挥毫写字、作画是我每天主要的工作。也真怪,在钢筋水泥的都市待久了,我常常感到创作灵感的枯竭,可当起了“现代陶渊明”后,我创作的势头又一发不可收。在山中,我创作的好几幅书画居然被游山的老外看中,本没想来这里挣钱的我,不经意间就捞了一把美元。

想过去,我可没那么多快乐心情。单位上评职称、定奖金、谋仕途;上班下班、领导印象;同事关系,太多的负担、约束和羁绊,让我深陷其中。那时的写字作画不是乐趣,而是我排泄苦闷烦恼的方式。很长一段时期,我严重失眠,有时连续十多天睡不了个安稳觉。脑白金、眠纳多宁之类的助眠药没少吃,可心事太重,仍旧睡不着。现在,那些累心伤神的名利纷争、人际纠葛,都逐渐远去,失眠也一去不返。

在山上,让我惬意的是,“民以食为天”在这里完全不劳我费任何心思。想当初和老婆在家时,每说到“食”就费神。天天吃馆子,钱包不答应,自己做又确实麻烦,两口子为油盐酱醋、锅碗瓢盆没少吵嘴。现在好了,每月给邻居300元伙食费就彻底当“甩手掌柜”。到了吃饭时,邻居就来喊我:“吃饭了,今天有你喜欢吃的嫩苞谷和老腊肉哟……”有时我自己想吃个新鲜,就到邻居——当地农民的菜地中选些新鲜菜,再由农家代为做好。家人、朋友来了,我会和邻居一起,在场院中捉一只上窜下跳的鸡、兔来宰杀。在捉鸡、逮兔的时候,儿时嬉戏的欢快情景浮上脑海。

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中,我如陶渊明一般气定神闲地生活着,把往日的焦虑、苦恼慢慢过滤掉。多年来受的教育都是要我们做风雨中的海燕,不做生活的逃兵。其实,选择某个时刻逃避一下生活,不也很好吗?就好像疲惫之极的人偷偷睡了个好觉,耗尽了的电池刚刚充了电,我又看到了生活的江长河宽。半年后,重新上班的我既有了好的心情,也有许多新鲜的体验。这让我由衷地觉得,适当地逃避,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

记者采访——

海兰 女 26岁 中学老师

很早之前我就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一个帖子:“如果你挣了20万(衣食无忧之后),你是否会和你爱的人一起去过归隐的生活?”很多人拍砖说,20万怎么够?加两个0还差不多。还有人说,我都有40万了,还在乖乖地打工……

其实,我倒认为,真想隐居连20万也不用,找个山区男耕女织就行了。摆脱快节奏的生活,去修心养性一段时间,确实是一种享受,若真的在那里生活,可要想好了,不是钱的问题。没电话,没电视,没网络,也没有酒吧迪厅,没有图书馆,说不定还没电,也没有什么朋友,你说闷不闷?

黄观 男 34岁 企业职员

我是从南方的农村来的,我们家旁边有一条河,河边有果园,有庄稼。那一片宽广的土地,就是我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一起快乐成长的地方。每次在那边放牛、放风筝,风都会带来果园里果子的香味和地里泥土、植物的香味。大自然的清香让我沉醉。

后来,读书、工作的原因,我来到了北京。奇怪的是,来这里之后,我发现我失去嗅觉了。不是真的闻不到味道了,而是,没有什么东西是我想闻到的。汽油味、女人身上刺鼻的香水味……再也没有一种能够让我振奋和愉快的味道。

直到有一天,我在公共汽车上,突然闻到了一阵苹果的清香……突然之间,我的嗅觉第一次复苏了,我仿佛看到一个又红又香的大苹果,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河边的果园。我闭着眼睛贪婪地呼吸着,简直陶醉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一个农民带着一袋苹果上车了,站在我的旁边……我这才醒悟,现在的城市并不是我的家,我真正的家就在那片田园里。我想回到那片我真正热爱的地方,教书,或者做些其他什么,我更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能够和我一样,在大自然里面享受真正的童年。

老雷 男 39岁 公务员

说到归隐,我认为这是一个心态问题。现在隐居田园是一种时尚,几乎每个人都会说,想归隐,不过得先奋斗几年,等到衣食无忧再说。

现在的人想归隐田园,往往是因为压力太大了。但是压力是谁给的呢?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有太多的欲望了,就会不断地奋斗,想往高处走,越这样,压力就越大。谁说你在城市就一定要有很大的压力呢?如果你没有那么高的生活要求,一个月2000块钱在北京照样可以过得很舒服。你看那些卖菜的,那些做小生意的,他们租个小屋子住,每天自己做饭吃,挣的钱不多却天天很开心,因为他们知足,他们对生活要求不高。如果你欲望很多,一个月挣10000,你也仍然觉得少了,还想拼命挣钱,这样自然会累,也很难快乐!

古人说得好:“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因为从前经历过一些生死的劫难和人生的大起大伏,能够看淡名利,所以,我觉得我现在就是在隐居,虽然我生活在城市里。如果让我去乡村,我也乐意,种点葡萄、茶叶、蔬菜,养条狗啊什么的,也挺好的……

相关链接

大城市走向“逆城市化”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很多大城市开始走向逆城市化。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渐选择到郊区生活。让工作与生活划清界限,这是国外的很多都市人保护自己的方式。

在西方城市化规模已经超过了80%的今天,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化规模还不到50%。但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已经与国外的水平相差不多甚至超过国外。都市里的人大部分经济比较富裕,在得到物质的满足后,人们更加向往的往往是精神上的舒适。

专家论坛——

归隐田园,有何不妥?

心理咨询员 余小倩

现如今归隐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去年好莱坞大嘴美女朱莉娅·罗伯茨生下一对双胞胎之后,也到新墨西哥的农场归隐了,全然褪去大明星的华彩,安心当一个农庄的女主人和好妈妈。日本越来越多的职场精英也选择告别职场生涯,尝试躬耕乡野的田园生活。其实,即使不看这些报道,我们也能够感觉到,在我们的周围,接近田园成为一种时代的流行。

越来越多的背包族,打着“进化成驴”的口号,向着东南西北的广阔野外奔去。入藏的铁路修好之后,大量的游客涌入了西藏这片美丽的地方。无法远游的都市人,一到了周末,都会驱车到郊区,去爬山、野炊、体验农家乐。仿佛一定要逃离城市,到乡村里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才可以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一样。

田园,无论如何,已经成为现代人心灵深处的一个避难所。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人类永远是自然的一分子,无论我们怎样建立一个钢筋水泥的城市,把自己与自然隔离开来,也无法否认我们与自然之间纯天然的紧密联系。人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在自然界里,与自然万物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人的内心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宁静。

现代都市人,内心里的浮躁,需要诸多安慰来抚平。而置身大自然中,人们可以体会到安宁、平等、宽容,甚至可以体会到与自然万物的交流和能量置换。这种感觉对于都市人来说,是非常好的减压、疗伤和补充能量的方式。

归隐,本身是对自然的回归。如果真的能够通过这样的回归,让我们理解到人类的有限性和自然的伟大,让我们真的可以重新与自然和谐相处,重新与自然联结,并且意识到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那么它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正是因为我们与自然的隔离,才使我们的环境受到破坏,而环境的破坏走到极致时,也是人类自身的毁灭。

有的人选择一年出去一次,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玩一趟;有的人选择周末的时候到郊区里面体验一次农家乐;有的人选择去农村领养一亩三分地,业余种种田;而有的人则辞掉城市里的工作,到农村里面隐姓埋名做一个专职农夫……其实,这些都是在归隐田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就像一个人喝多少水,是由他渴的程度决定的。让所有的白领都去种田,是不可能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心境,自己的处境,选择各自合适的方式。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在田园生活中体验一种安宁、平静、与自然共生的感觉。这就够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归隐,并不是从工业社会退回到农业社会,反而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以前的农民是不得不种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匮乏。而现在白领往往是在物质生活很丰富的情况下,为了追求精神上的超越、丰富和平静而到田园中去的。也许可以理解为他们不满足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束缚和伤害,而去寻找更高的一种境界的方式。寻求精神的成长和超越,这也是白领回归田园的另外一个好处。

所以,归隐田园又何妨呢?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沐浴在自然的阳光雨露中吧!

冯静

清华大学城市社会学方向博士彭剑波告诉记者,在国外,为了提高城市人的生活品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田园城市理念”。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它强调一种惬意的工作环境和适宜的居住环境。在国外,IBM和微软等公司都将办公地点建在风光宜人的乡村或森林里,实行“郊区化办公”,就是在奉行这样一种理念。现代城市生活成本高,交通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白领们常常觉得身心俱疲,渴望舒缓压力,向往田园风光是一种趋势。但在我国,城市白领要彻底归隐田园在一定时期内还具有难度,归纳起来有三大原因:

第一,城市白领难以适应农村相对落后的生活设施。虽然在欧美等国,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几乎无差异,但在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生活设施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城市白领们在都市中过着一种有品位、有品质的生活,但中国目前的乡村设施还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生活起居方面的水电气、卫生设施和网络等等。

第二,城市白领在文化上难以融入乡村。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常常由血缘、业缘、地缘等小圈子组成。城市白领的成长、生活环境和当地农民的差异性比较大,共同语言会比较少,因此会产生一种排斥力。时间一长,必定会产生居住上的分化、理念上的差异。

第三,城市白领难以承受心理上的孤独感。正是由于上一点的引发,城市白领的地缘圈子从城市转向农村,以前的人际网可能不复存在,他们突然失去了原有的小圈子,而又无法融入到新的农村生活圈,就会产生一种如真空般的断层。会有一种没有归属感的强烈孤独感。

总的来说,城市白领要归隐田园还要克服很大的困难,目前来说,周末农家乐这样的方式是值得推崇的模式。

观点:

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样,在城市生活和乡村日子的取舍上,抉择会成为难为人心的一件事。城市有城市的套路和规则,优点和由此派生出来的缺点一目了然;乡村有乡村的惬意和闲适,同时存在的弊端也并非能一日解决。说到底,背离城市从此投身广袤的农村大地,这样颇具勇气的壮举,底线起码亦在衣食无忧,茶米皆具的基础上。潮流也好,走势也罢,只有心是不可违背的,听从心的召唤,选择阶段性的人生进行尝试,不失为乐事。(心灵世界)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