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后一个自由,在于可以选择对事物要抱持何种态度。——维克多•法兰克
非暴力沟通的旋律是由两种乐器演奏的:显而易见的那一种就是“说”;至于第二种,也就是隐密的乐器,则是“听”。由于“听”不像“说”那样,可以直接察觉,因此“听”的影响也比较不容易发现。
我们可以用狼的耳朵听,把对方讲的话理解为攻击、责备、评价等。但我们也能用长颈鹿的耳朵听出对方尚未获得满足的需求,以及与此相关连的感受等。
同时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经常在陷入越演越烈的冲突后,最后发现,原来早在最初的几句话,其中一人的理解就与说话者的原意大不相同了!就算你说的是百分百没有任何杂质的“长颈鹿语”,经过另一个人的“狼耳”之后,并不保证能抵达他的心。
于是我再次学会,先专注并谨慎找出话里真正的意思有多重要!对于这一点,能自主选择以哪种耳朵倾听的这种经验,使我获益良多。
同事之间,不同耳朵的倾听
想象一下这种情况:在公司会议结束后,有个同事对你说:“你总是不给我机会说话,我觉得很有挫折感,因为你总是急着表现!”你会以哪一种“耳朵”来听呢?对于刚才听到的话,你会作何反应?
“狼耳”听到的:
我们的狼耳就和我们说的狼语一样,都会自动启动。狼的语言和狼的耳朵总是携手同行。
♦ 或许你想也没多想,马上就回答:“啊,别这样,妳自己不开口,那是妳自己的问题!妳做事老是慢半拍,应该多用点心才对!”如果你的反应往这个方向走,表示你把对方的话当成攻击,并且对他展开反击。
⇒ 你是以“狼”的心态在听话的,认为“我有理而你没理!”并且将这种想法形诸于外。
♦ 或者你是这么想的:“是啊,没错!我老是急着想表现,把其他人都压过去了,真的好尴尬哦!这种社会行为实在不及格,不知老板对我会怎么想,我真的得踩煞车了!”这表示你认为同事说的话在指责你的过失,同时也是她对你的评价。你认为她说的没错,内心里对自己甚至更加苛责。
⇒ 这一次你依然使用“狼耳”在听,差别在于你的反应指向内,认为:“你有理,而我错了!”
♦ 或者你会向这位同事解释:“哦,那是因为没有人开口说话呀!毕竟,总得有人说些什么才好。再说,我的发言也提供了很多讨论的素材啊!”这一回,你的“狼耳”也是向内针对自己。你同时为自己的行为辩解、道歉。
⇒ 这表示你的狼态度“总有一方是对的”指向你自己,你觉得自己理亏,于是开始为自己辩解。
“长颈鹿耳”听到的:
认为我们该为他人的感受承担责任的观念,普遍存在我们的文化里。
也许之前你听过“非暴力沟通”是什么,或者你本来就很能为别人着想,不轻易反击他人。就算你觉得受到抨击,也不会想也不想就加以反击、自责,或是为自己辩解,反而会拉开你“长颈鹿降落伞”的开伞索。
你会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同时想起如何以具有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你那跃动的感受与需求。接着,你或许就会恍然大悟了:“我很震惊,因为我非常希望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 这一次,你是以“长颈鹿耳朵”倾听,并且以同理心往内、朝向自己。这样,当你能泰然自若看待自己的行为时,你就能抱持同理心,直接将自己的“长颈鹿耳”翻转向外。
⇒ 你感受到,这位同事是你周遭一名关心自我需求的伙伴,并且把她的话理解为:她试图传达她的感受与未满足的需求,只是表达方式比较拙劣。
⇒ 你依然自信满满,但同时也体恤地反省:“她当下的感受如何?她可能需要什么?”。如果你问她:“妳是不是觉得不开心,因为妳也有话想说?”也许她会回答:“噢,就是说啊!我有个很棒的点子却没机会开口,因你总是快了一步!”或是:“恩,其实也没有啦。只是老是无话可说,呆呆坐在旁边,真的很没面子。”
这么一来,你和她又能一起踩着长颈鹿与狼的舞步共舞了……
心理贴士:在聆听对方话语时有4种态度可供选择
1. “狼耳”向外:这是一种“你一定有哪里不对劲!”的态度。
2. “狼耳”向内:这是一种“我一定有哪里不对劲!”的态度。
3. “长颈鹿耳”向内:这是一种“我的感受如何?我需要什么?”的态度。
4. “长颈鹿耳”向外:这是一种“你的感受如何?你需要什么?”的态度。 (文/瑟莲娜.鲁斯特)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