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人们在工作中的朋友绝大多数是同层级的同事,这一比例高达73.59%,与上司是朋友的仅占8.19%!这很符合组织学的原理:在组织中,横向(同事—同事)交流多,充分而真实;纵向(上司—下属)交流少,而且真实性差。而工作中人们建立友谊是不想有压力的。
33岁的外企职员范安吉和28岁的私企雇员可可认为,在办公室发展朋友关系,这是必然的也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与老板、同事还是下属。范安吉说:“我们一天2/3的时间都在工作,我们必然要跟同事发展出各种关系。”可可也说:“我需要和同事们保持亲近的感觉,我不能在冷漠和敌意的环境里工作。”当然,也有另外一种突出的声音:工作中不应发展友谊。法国心理咨询师艾莱娜·维切阿里认为:“我们有一种不好的认识,就是认为不应该把个人感情和工作混为一谈。但感情不是包裹,我们无法在开始工作的时候把它寄存起来,然后在离开公司的时候再取回来。其实,我们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发展着各种关系。”
很浮浅的关系?
工作中的伙伴能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在调查中,对“您会和职场朋友谈论对老板或工作或同事的抱怨吗”,回答“会”的30.98%,“偶尔会”的52.77%,“不会”的14.44%。对“您会和职场朋友谈论个人隐私吗”,回答“会”的21.62%;“偶尔会”42.23%;“不会”34.61%……这说明,对于工作中的友谊,人们还是有所顾忌的。
“这种关系并不是真正的朋友关系。”范安吉认为:“我有一个玩得很好的同事,我们会谈很多事情,但我认为我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因为有些话题我们之间不能谈!”那么限度在哪里?限度就是不能过多地涉及私人生活领域。“我和一个同事关系很好,还一起谋事”,可可说,“我甚至觉得我们可以成为朋友,但我们的工作环境却让我们不能深入发展。”
这种由于一起工作而产生的友谊是不是都很浅表呢?不一定。建筑设计师安娜就有两位工作中结交的密友,关系深到无话不谈。“人们在工作中建立友谊,不排除其中有实际利益关系,但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价值观认同。我们在工作中很难完全表达自我,工作中的友谊是一种心理补偿。”香港华润集团资深培训师刘立栋说。
与同事交往的危险系数
为什么有人能够在工作中发展友谊而有人不能?“很明显,员工个人的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国精神分析治疗师、巴黎第八大学心理病理学教授彼埃尔·安吉尔指出:“有些人,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在环境的促进下又能够与人沟通,所以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到很自如。”
精神分析治疗师艾莱娜·维切阿里也认为:“家庭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第一家企业。当一个孩子降生到家庭中,大家欢迎他/她,关注他/她的成长,尊重他/她的愿望,为他/她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那他/她就可以接受别人。相反,如果一个家庭默认的哲学是害怕与外界接触,家庭的成员都不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记住:外人都是危险的,与外人交往更是一件危险的事。”
友谊因环境而异
任何社会关系以及朋友关系,都是由“人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大多数人在一个企业工作的重要动力并不是挣钱,而是那里的环境氛围。
陈清回忆她工作过的一家民营企业时说:“那家公司号称客户至上,对员工一点也不重视,工作中充满了对抗。后来,大家发现,原来我们的想法、处境都是一样的,就经常一起聚会减压,非常high。”她说,工作范围之外的人不能理解他们的压力,同事之间却是感同身受,甚至异性同事之间,都发展出了“第四种感情”。
35岁的管理顾问傅雪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工作了6年。傅雪认为,人们效力于某个组织都要有所图,她现在图的就是这里的工作氛围:她可以把孩子带到办公室来,同事们会帮她照看孩子,大家就像家人一样舒适相处,也没有什么好争的。在这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超过了物质所得。
但对于已有12年工作经历的银行客户经理柳兴放来说,他的职业环境最重要的是不树敌,所以在工作中他没有朋友。“要是有个人过来对你示好,你最好要想一下是为什么。”
工作中的友谊是会变化的
我们有一个这样的调查题目:“什么会让您和职场朋友的关系发生变化?”结果如下:出卖您的隐私25.81%;应该维护您的利益却保持沉默17.55%;职位升得比您快4.21%;个人品德出了问题33.55%;工作变动不在一起了12.96%;其他5.92%。除此之外,对“您曾遭遇职场无间道——被自己的好朋友伤害吗”,42.43%的网民的答案是“有过”!
华声在线资深副总裁、中国资深职业顾问孙虹钢说:“职场的规则就是利益的博弈,职场中的所有关系背后,其实就是按照价值链穿插的利益关系。”在工作中产生的友谊,不管多么深厚,都会受到环境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公司的各种矛盾冲突和等级制度面前。
广告文案吴菲最近刚刚得到升迁。让她苦恼的是:“很多人转眼就不爱搭理我了。”王娅则因朋友的“无间道”,声称“对整个人类都失去了信心”。刘立栋认为:“‘办公室政治格局’的变化会导致工作友谊的微妙变化。这是非常正常的,重要的是你不能太依赖。”事实上,很多人感觉被工作中的好友所伤,可能是太过依赖对方,甚至要求对方像父母、兄长或姐姐那样照顾自己,而这是工作伙伴很难做到的。
我们在这里推荐华尔街著名的格言:“如果你想有个朋友,就去买条狗吧!”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大家接受这种观点,而是强调大家要学会自我保护。认清工作友谊的局限,可以让我们在它尚存时享受它,在它走偏时免受连累。
“她就像是另一个我。”
易虹,39岁
上司很难获得下属的友谊,我也没有特别奢望。1999年,李昕到我手下工作。一切都是潜移默化发生的: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是性情一样的人,她就像是另一个我。我们能够讨论很多情感:成长、童年以及亲密关系,。我们都很自然地跨越了上下级关系的障碍,成为平的、可与之共同成长的朋友。
我们之间能够分享一切。她快结婚时,对婚姻的恐惧让她情绪起伏很大,我一直在情感上支持她。同样,我的感情波动都能够去和她讲。我离婚时,她陪着我走出那段人生低谷。有段时间特别艰难,我在她面前哭过好几次……我们都是对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友谊让工作充满乐趣。因为彼此是朋友,在工作上,我对她的要求更加严格,别人做到七分,她要做到九分。她也很理解这一点。这些年,有很多机会来找她,我都不舍得放她走。最近,她得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我知道这一次我再没有理由拦她了,我只有衷心地祝福她。但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友谊是一生的。
“我和上司的友谊能够持续8年,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是自然的。”
李昕,32岁
与上司做朋友是很挑战的事情,因为别人可能会猜测你由这种友谊里得到利益。我们花了比较长的时间让大家认识到:我们之间的友谊,从未影响工作,也从未影响到团队的公正和其他人的利益。我们在工作中建立的友谊能够维持8年,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是自然的。
我们很像:都是山西籍,长得也像姐妹,特别是眼睛。认识她,就自然而然地每天都想进步。她每天都穿得漂漂亮亮的,对生活特别是新事物永远保持着好奇。她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读好书,交高人。我们有共情的能力,常常心有灵犀。当然也为工作争吵,甚至冷战。总起来说,我们的友谊使我们的工作更有创意;也因为工作,我们的共同话题特别多,生活情趣也很相近。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她都给我很大影响。当然,我相信,我对她的影响也是一样大。
3个建议
1、谨慎小心:在公司里,人们应该比在其他环境下更加谨慎。应该有空间感,即彼此要保持一定距离。还要有时间感,让大家有时间开发各种关系,而不是像在地铁里那样只是巧遇。
2、采取措施:如果企业不破坏员工的情感,工作友谊就会成为员工情感的一个平衡点。
3、处事策略:将友谊分散,就像分散股票投资一样,以免产生特定依赖并最终处境孤立。同时,彼此间更多地发展工作之外的兴趣和爱好。(来源:心理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