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ARA STAGGS,译/)
你也许会觉得要是存在一种1/6的夫妻都罹患的流行病,人们是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的。的确,那些与不孕不育作斗争的人每天都面临什么时候要小孩这种问题,被周围的人劝告要有耐心,还不得不聆听那些自然怀孕的人所给出的建议。
当今社会将生育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每个人包括医学专家都觉得不孕不育现象是不存在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繁衍后代。我们去医院检查,妇产科医师会尖着嗓子对我们说:“几个月后再来复查。”家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在我们耳边说:“你很快就会怀上的。”甚至于你每次打电话给一个好朋友,她都会脱口而出:“你怀孕了吗?每次你打给我,我都以为你怀孕了。”
家杰妮特·杰斐、玛莎和大卫·戴蒙德在其合著的《全新研究:如何认识并应对不孕不育》一书中提出:不孕不育问题给人造成创伤。他们在该书第一章里提到:“生育能力是人生理自我最根本的一个方面。一旦生育能力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开始怀疑其他一切事情。”
事实的确如此。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拥有一辆车或者外出旅行。但是任何一个异性恋者都有孕育后代的机会。许多宗教都认为生育能力对于实现人的存在价值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天主教就认为“生育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一个人若是不生育,便无法完全地将自己交予上帝。” 许多人都将其观点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然而,一个人在被告知其人格中缺少了与生俱来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恐怕不会再觉得宗教信仰有多大作用了吧。
《全新研究:如何认识并应对不孕不育》一书还指出:“不孕不育是一种创伤,它使人的身心受到伤害,使人失去很多东西,影响到我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并且使我们失去存在于这世上的归属感。”不孕不育像极了一些医学病例,在那些病例中,患者感到他们的身体不是自己的。通过查阅不孕不育和心理困扰方面的文献,我们发现罹患不孕不育的人一般不会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但他们却面临相当多的压力和问题。而且,女人比男人更易受影响。另外,众多定性研究(即通过搜集各种故事对事实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不孕不育夫妇的身心遭受极大创伤。
伴随不孕不育而来的另一个挑战是:之后发生的一切都是令人猝不及防的。对许多人来说,一旦确诊为不孕不育,就意味着他们将面临应接不暇的检查和治疗程序。这些治疗即使效果很好,过程中的费用也相当昂贵,且不大尊重人的隐私。一旦治疗失败,就会给患者带来情绪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
创伤恢复只有等创伤事件结束后才有可能实现。那之后才能对创伤加以治疗,患者才能开始新生活。针对长期经历创伤的患者,即使对其进行治疗也只会产生反弹作用。因此,只有等到一对夫妻生育或者领养了一个孩子,抑或他们具备生育的可能性时,他们才有可能抛开过去,重新开始,无须忍受在情绪起伏中过日子了。在这样一个崇尚生育的社会中,后者显然是不容易的。
[心灵咖啡微信号:psycofe]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心理学圈子里的人都在这里!)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