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hana Vrangalova Ph.D.,译/)
举两个人为例。一个是我45岁的朋友山姆。他是一个英俊,很有吸引力的男人。他曾与超过800个女性进行性行为(据他自己说)。他的绝大多数性伴侣都是一夜情或短期的放纵(要不怎么能到800人,对吧?);他很喜欢和不同的人发生随意性行为。另一个是我48岁的同事戴维。他也很吸引人(尽管如此,不得不承认还是山姆更胜一筹),有4伴侣,只有一个是滥交的。那种醉酒之中的大学滥交活动被他认为是一种年轻的错误;“我从来不是经常搞一夜情的轻浮家伙。”他说。
你了解了山姆的戴维的这些情况,你认为谁更喜欢拥有并维持一段长期关系?
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肯定会坚定的认为:戴维很明显更加投入;实际上,山姆也许根本不想要一段真正的恋情,他想要的只是上床,不是吗?
认为选择滥交的人自然不会投入爱情和长期关系,这种观念并不仅仅是外行的假设。社会科学家一直在利用这个观点做相关研究并完善理论。他们把仅对短期伴侣感兴趣和仅对长期伴侣感兴趣作为两个极端,就是说一个人在滥交上得分较高意味着长期关系得分较低,反之亦然。(假定相关系数为-1.00)这种一维模型不能生动地展示真正的关系。
表面上,两种性方式对立的想法确实有道理,因为时间和精力用在短期伴侣上(例如追求一夜情)就不能花在长期伴侣身上(例如结婚生子),反之亦然。
但是,我们生活中比不是全是性和亲密关系/家长关系:还有吃饭,睡觉,工作,锻炼,旅行,看电视,看电影,读书……甚至那些最对滥交感兴趣的人也不会花所有的时间勾引和做爱,同样那些最对亲密关系/家长关系感兴趣的人也不会总和伴侣孩子在一起。如果一个人要想做,一天足够去同时花在短期和长期伴侣身上——特别是如果扩展到人整个生命上。
所以,也许期待滥交并不会自动等于不期待爱情和亲密关系。除了考虑到这两种渴望/决策看做一个闭区间的两端,也许更应该看成两个分开的独立集合,一个是期待滥交,一个是期待长期亲密关系(假定相关系数为-0.00)。在这个理论中也有些人的确是一高一低,但是也有些人两者都高(爱情滥交迷),或两者都低(无性恋者)
有些出人意料的小研究尝试搞清滥交和恋爱到底是不是是负相关的。如果是,到底是相关性强(例如-0.85)还是弱(例如-0.15)?事实上,我能够找到的只有两个研究在搞这个。其中一个发表于2001年的《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进化与人类行为)上,该研究调查了一所东南部大学的327名学生;另一个发表于2013年《Evolutionary Psychology》(进化心理学),调查了一所中西部209名学生。
两个研究发现期待滥交和恋爱关系确实是负相关,但这些相关系数仅仅是中等大小的:2013年研究为-0.23,2007年研究是女性-0.42,男性-0.27。所以强烈认同”我可以想想我自己非常享受一段特别吸引我的艳遇“的人和强烈反对该结论的人相比,更不容易同样强烈认同”我对和特定的人维持一段长期的恋爱关系很感兴趣“。但是依然有许多人两者都同意或两者都不同意。
基于上述的研究结果,好像并不是像一维模型那样,短期伴侣和长期伴侣是完全对立的。也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维度,像二维直角坐标系那样。而是他们分开,但却相关的,最贴切的描述是一个二维模型。实际上,那些爱滥交的确实不容易像那些不爱勾引异性的人那样疯狂投入一场亲密关系,但是许多勾引狂人实际上对长期关系很感兴趣。期待和多人滥交并不阻碍期待爱情和长期的亲密关系。
本文经由翻译,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及来源心灵咖啡网,商业使用请邮件联系:
[心灵咖啡微信号:psycofe]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心理学圈子里的人都在这里!)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