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其实是没有直接挑明的爱

“猜疑”是伴侣关系中看不见的幽灵杀手,如果你们的爱情无法战胜它,就会不明原因地死在它的手下。在彻底失去意识之前,无数的人想知道,为什么它要下此狠手?给你个提示慢慢猜:它的乳名叫“不确信”。

“猜疑”原本也有好的一面,但现在却几乎被彻底玩坏了


既然“猜疑”如此令人发指,为何人类却没有取消这个机制?

很简单,因为它有用!

猜疑心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在当时原生的自然状态下,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必然要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例如自然灾害的侵扰、野生动物的威胁,无法确信自己能够保持安全,必然要保持警惕,这样就萌生了猜疑心理的原始态。

当不确信动物的行为规律时,人类开始揣测动物的行为规律来提高狩猎的成功率,当不确信别人的想法时,通过猜测别人所想来达到自己所需甚至和别人建立关系的目的……这些,都帮助人们获得了更好的生存。

社会文明的形成也是在有疑、探疑和释疑的过程中不断向前进步的。

因此,“猜疑”在人类远古时期扮演的,更多的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角色。

但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分化越来越大,猜测的效力已经无法解释所有的人与事,但是,猜测的习惯却没有变。当人们已经无力对所有的猜测结果保持自信的时候,却有不少人依旧对自己的猜测深信不疑。

如今人们讨厌的“猜疑”,多有“诬陷”的含义。因为如果你猜测失误,把一个很一般的人猜成了很好的人,Ta不会讨厌你,反而会喜欢你。只有当被人说成是不好的,才会烦恼,而且不论你实际上是好是坏,你都会烦恼。

可见,“猜疑”之所以让人讨厌,重点并不是“猜”,而是“往坏了猜”。

身正不怕影子歪的,怕无中生有的中伤。

做了亏心事的,更怕心事被猜中,无处躲藏。

网上有人总结说“男人惧怕女人猜疑,往往是因为女人猜得太准了。”这句话为啥有市场?比照以下两条知乎网友的见解,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听老人讲战场上,死的最多的应该都是散射的流弹,而非对方枪法打的准。”

“喜欢猜疑的女人,无时不刻不在猜疑,猜得多了总有一件事会被她猜准。”

第一句话反过来说就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肉靶子都没有,那么即使流弹再多,也打不中一个,所以,即使是瞎打一气,也比不打好!

第二句话反过来说就是这样的:如果一件事都没有,那么,猜得再多也没用。所以,猜一猜还是有必要的!

也许,这就是“猜疑”这个坏习惯没有销声匿迹的原因:因为无法保证对方能够让自己放心,因为“有事儿”的人好像真的一直都没有少过!所以,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但是,话也要反过来说,有些人猜疑,绝不会猜中一次之后就罢手,而是猜中一次之后,对今后的猜测更加深信不疑,即使对方已经改过自新。因此,当一个人中伤他人的比例远高于猜中的比例时,也没有人会同情这样的人了吧!

自卑 心理 魅力 女人 男人 珍惜

杀手的背影:“猜疑”,是“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 关于“猜疑”,你未曾想到的高发人群:听力缺失患者

研究显示,听力缺失的孩子比一般人更容易缺乏安全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正常人能够听到别人亲口说,但是听力缺失的孩子却听不到,他们通过只能对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来判断。所以比起常人,他们对别人想表达的意思,更加无法确信,容易感到不安。

尽管邀请对方写下文字,也能得到对方直接的观点,但如果面对面还要用笔沟通,对常人来说毕竟很别扭,而且两个健全人在一起说话时,用的不是手语,这就使得听力缺失的孩子在解读健全人的谈话内容时发生困难;再者,在听力缺失儿童学会阅读和书写之前,也无法通过文字的形式直接与人沟通,这个方法对他们来说根本行不通,而性格的养成,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以上种种就造成了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凭借主观形成判断……或者习惯凭借主观形成判断。

而且又因为他们的眼睛对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同样看重,容易偏离对方最想表达的东西。当这样的不一致产生时,猜疑就形成了。

而这样的猜疑,又极容易“往坏了猜”,这跟听力缺失对心理的影响有关:

不少听力缺失的孩子因为自知是残疾的,因此比常人容易感到自卑,再加上父母会用言行告诉他们:“孩子,你和正常人是不一样的,你要保护自己。”这无形中又加重了他们的自卑。

一些家长从未在心底里接受生了个聋孩子的事实,在孩子小时候给ta的关爱过少,致使孩子常常有种被抛弃的恐惧,没能产生对家人的信任。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个“爸妈都不想要”的孩子,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自卑的了。

于是乎,在“自卑”和“缺乏安全感”共同作用,听力缺失患者成了“猜疑”的高发人群。

□ 如果说被爱情骗了的人就像瞎了眼,那么“猜疑”过度以至于杀了爱情的人,就像是聋了耳

得了“猜疑”病的人,几乎都是不确信爱情的人。

“她最近不怎么搭理我,是不是跟别的男人好上了?”

“她最近怎么突然间这么爱打扮,这其中一定有鬼!”

“他想要和我上床,但是,他会不会得手之后就不要我了?”

“他这周要和同事出差,我好担心,他们会不会发生什么?”

……

如果拆解这些“猜疑”的心事,你会发现,通常都是“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产物:

“我不相信凭我的魅力已经征服了她”,“她不搭理我,我好没安全感”,“女人不搭理男人,很有可能是出轨了,我对女人没有安全感”。

“我不相信我值得一个结婚多年的妻子为我打扮”,“女为悦己者容,不知道她是为谁打扮的,我好没安全感”,“现在的女人,不论多大年纪都可能出轨,我对女人没安全感”。

“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女人一旦失身,在关系中就失去了价值”,“一想到做爱之后他就可能离开我,我好没安全感”,“男人都是到手后就不珍惜的,我对男人没安全感”。

“我不相信我的魅力远胜过她,让他曾经沧海难为水,而他条件比我好,那么多女孩喜欢他”,“他真的会那样做吗?我好没安全感”,“男人经常在出差的时候和女同事搞不清,我对男人没安全感”。

……

有趣的是,很多人猜疑,只管在心里瞎想,却不敢直接挑明。

为什么不敢挑明?

也许正是因为太爱,太怕失去对方,也太怕因为爱,而受到更深的伤害。

当心底觉得自己在伴侣关系中处于弱势的时候,如果挑明,却猜错了,会不会反而把Ta给气走?如果是真的,会不会打草惊蛇,或者反而方便了对方想对策掩饰过错?

所以,猜疑的人有不少都是在确信自己有把握之后才挑明,但挑明之后呢?

不少猜疑成性的人,也许对自己的很多方面都不自信,但是,却对自己猜测的事情有一种没由来的自信。有时也许是因为他们也的确猜准了不少东西,于是使他们更加确信自己的主观判断。

因此他们确信自己认为的一切。

而且确信很多事情与自己有关。

“我看到了真相,你骗不了我,因为我会‘判断和猜测’。”

而伴侣说什么,都不听也不信,说了也依旧固执己见。就像是一个啥都听不进的聋子一样。

然而有可能,“聋子”以为的恰恰错了。

而不被听到的伴侣,觉得自己已经不再被信任。当信任崩盘,爱也离死不远了。

自卑 心理 魅力 女人 男人 珍惜

如何与爱猜疑的伴侣相处,如何停止“猜疑”的毛病?


对猜疑中的伴侣,如果硬碰硬地指责,他们的反应一般是:

“好啊,我就知道_____”

填写举例:

好啊,我就知道你不爱我了

好啊,我就知道你是这么想的

好啊,我就知道你是这么做的

……

当你越是攻击Ta的猜疑本身,Ta越是觉得“你如果是清白的,反驳干嘛,越反驳心里越有鬼。”

所以,当被伴侣猜疑时,光说“我没有!”、“我怎么可能!”之类,完全就像是辩解。

怎么办呢?

如果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你问心无愧,就多说一点细节,来缓解Ta的猜想。镇静地说出细节会增加信任度。好比,你是丈夫,你刚跟女同事出差回来。你和谁谁谁(某男同事)在一屋,然后谁谁谁的一堆生活细节,穿了啥内衣裤,睡觉打不打呼,吃饭放不放香菜,如果还是不信,就说可以让老婆当着自己的面,立刻打电话给本人求证。如果没有男同事……笔者还没有想出好方法,求各路大神提供方法。

如果是未发生的事情,而你问心无愧,其实是Ta的猜疑只是希望你哄哄Ta,让Ta多点安全感。忘了说,已经发生的事情,在解释完之后也得哄哄,为了把影响消除得更彻底些。

如果你做这些其实就是为了对方,那就直说吧!把你为了对方所做的准备,从何时开始的,做了什么,细节和盘托出,Ta也免得猜了。如果这是惊喜,不能提前说,那也一定要和Ta保持一定的联系,不要比平时冷淡。

和猜疑感强的人相处要注意什么?

说话办事,要考虑到他的感受和感觉,遇事多征求他的意见和看法,给他/她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多给Ta关心、给Ta爱、给Ta肯定。多黏Ta,一般总是没错的。

如何停止自己的猜疑?

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多听听别人的看法。

想一想,如果自己这么做,除了自己猜测的那个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爱猜疑的人,Ta是你的亲戚、朋友,而Ta把自己的猜疑说给了你听,怎么办?

有三点是你需要注意的:

① 避免给Ta过多的关注

有些人喜欢对一些事情进行戏剧化的猜测和过度解释,然后说得像戏剧一样精彩,然后在听众的关注中获得被认可的感觉。

每个人都应该被认可,但绝不是通过这种不健康的方式。在Ta对你倾诉自己的猜疑时,你可以找个借口离开,然后多认可Ta的其它优点。好比说,爱猜疑的人,多半心思细腻,察言观色能力强,擅长表演或者文学创作、绘画、设计等等;猜疑感足的人,分析问题也比较全面。这些你可以选择性地多夸夸。

② 避免对Ta表达过多的同情

因为爱猜疑的人有时习惯于自己吓唬自己,是因为内心想要营造一种需要保护的状况,通过外在表现的不安来吸引别人的关爱。他们很享受这样的关爱。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关爱,但绝不是通过这种不健康的方式。在Ta对你倾诉自己的猜疑时,以亲友的立场,你可以来一些“别担心”、拍肩膀这样的简单的安慰,但不要太多。如果他们非要追问你自己是不是太惨了,你可以让他们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

③ 避免顺着Ta说

如果Ta自己的瞎想是不确定的,而你却认同了Ta,Ta可能会更确信。

如果不想成为拆散他们的幕后推手,最好还是帮助Ta多看一看其他的可能性吧。[心灵咖啡微信号:psycofe]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心灵咖啡网和。(部分资料来源:《聋生猜疑心理分析及其教育策略》、《猜疑的心理学分析》,部分观点来源:万谊、张晋刚)

编辑推荐:

心窝:

测试推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