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生物。
路上,如果有人对着你大骂,你很可能一笑置之或相应不理,就算生气,也很快就烟消云散。
但如果同样的话,换成是你亲近的家人朋友,你可能瞬间就火冒三丈,或陷入情绪的冰点,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复元。
因此,伤人的不是文字,而是你对这段关系的期待与付出。
如果你曾经,用力的爱过一个人,在乎过一个人,你就会为自己的努力标上一份隐形的价格,那个公式大多是:“我为了你做这么多,你应该懂得…………”,而且全世界只有一个人知道底价,那就是自己。也就是说,当生活还算平顺时,这个底价通常就会默默的藏在的背后。但只有生活出现挑战、意外,你开始觉得有些疲于奔命,这时候,就很容易发生冲突。因为心累了,就很难再维持应有的互动质量。于是吵架时,我们会说:
“为什么你不能像我一样……?”
“要你做………..,很难吗?我平常不都这样对你的吗?”
“每次你要……..我都会记得。可是我要……….,你却都不放在心上。”
两个人争着说出自己的需求,都希望对方看见自己的辛苦,拼命的要对方看见自己的底牌,却不太理会对方的数字。而且一旦亮出底牌,就会有高低、大小的问题,于是对话就会演变成一场炮火隆隆的杀价战,双方藉由砍对方的价格,来抬高自己的价值。例如:
“拜托,你每次帮我按摩都不情不愿,三催四请。你还好意思说?但是不管你多晚回家,我都会等你。这次,我只是要你帮我…….,你却不肯!”
“你先前每次都说要买给我,结果连个影子也没有。你要我怎么相信,你这次会做到?”
“这么久的事情,你还在念。好,那我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也很不爽你每次吃完东西就摆着不收,把我当女佣。我每天工作这么累,下班后还要服侍你。偶尔要你陪我回家,你就摆脸色?你太过份了!…”
这样的对话持续下去,双方都会很受伤,因为自己的需求和价值,不断地被否定,却被强迫去满足对方的需要。而那些一直都做的很好的部分,在对方眼里似乎都毫无价值。那感觉就像你觉得自己卖的是高级汽车,已经很努力的把引擎做好、性能提升,结果买家上门后,绝口不提买车最重要的事情,却不停的嫌你的外围配备不够齐全、服务不够友善,可是到头来却又要你用最快的速度,把他送到指定的地点,任谁都会觉得很不爽。
其实,这个时候,你只要记得一句话,你就能够在争吵时,同时记得对方的美好,让冲突不会演变成可怕的核战。很简单,那就是
“需求没有对错,但份量可以讨论”
当对方说出自己的底牌时,你要很开心,原来这才是他/她想要被对待的方式,你在也不用猜了。或许你会觉得对方的要求很无理,但看在对方眼中,你的规定也可能很无聊。所以千万不要在“需求”上争辩,先接下来,不要批评,否则就会沦为“谁比较爱谁”的厮杀战,你可以这么说:
“嗯!我知道了,你期待我常常陪你回家。”好好地先承接住对方的期待。
“但最近我真的很忙,没办法每一个星期都陪你。可以允许我两个星期再陪你一次吗?这样我比较能应付!”告诉对方你“愿意”或“能够”做到的范围,这样对方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底价被你砍到一无是处。
当一个人被理解、欣赏时,他/她也才有可能去肯定眼前的事物,如此你的需要也才有可能被好好的对待。
千万不要让心中的投射阻碍两个人真实的交流,因而让
最近,变成最远;
最爱,伤你最深!
爱不难,就是好好的给,踏实的收!但要把这种爱的质量变成一种习惯,却是需要学习的。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你才有机会让爱成为你个人的专业能力之一,好好地胜任伴侣这个角色,不会中途被解职。(文/杨嘉玲)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