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姑娘崇洋媚外?跨国恋情的真面目!

坊间有一说法,“外地女孩痛恨自己不是上海人,上海姑娘则痛恨自己不是外国人”。大抵为此,外地女孩找男友眼睛盯着上海人,上海姑娘眼光则放的更远!依稀记得一个上海小姑娘的模样——曾经的一个很漂亮的同事,言辞间,她总流露着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鄙夷。办公室里,她最乐意与人谈起的都是她曾交往过的几个外国男友……

“现在的上海姑娘,真的都崇洋媚外?”在网上有人问过这问题,但下面的响应大多是否定的;也有人在八卦版做了实验──当他在文中分享他用洋男照“钓”到的女性照片,并黯黯地说这是我们“一辈子也要不到的照片”时,有些人竟然有种“被同理到”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真正的事实是:上海女性的偏好可能因人而异,但此现象着实掀起中国男性的焦虑。

崇洋的上海姑娘?六个典型的刻板印象


多年前就有人曾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一项质性研究。他访谈了26位平均26岁、有跨国恋情经验的女性,和5位与中国女孩交往的洋男。研究中指出异国恋有被污名化的现象。下面是几个典型的刻板印象:

1.上海姑娘崇洋?

相较于中国男性,上海姑娘真的对国外男性比较有兴趣吗? 首先,这是一个以偏概全的论述,其实只要举出任何一个反例就可反驳之。

再者,以此研究访谈的女孩为例,平均交往过2.23个中国男友(或伴侣),1.46个国外男友,可见得这些女生并非都“只爱洋人”,甚至大部分(77%)都有交过中国男友;最后,如果以修成正果步入礼堂的配偶数来看,双方都中国人的结婚对数还是大胜外籍配偶。对于“上海姑娘崇洋”这一假设,可能还要重新审视。

2.上海姑娘只是想要钱?洋男跨海来撒钱?

至于撒钱的部分,可能刚好跟你想象的相反。研究者在后续的分析中指出,洋男友的恋爱观念反而比较“平等”。

相较一些于“帮女生提包包”、“吃饭请客”、“照顾”女友的中国男性,洋男友倾向给彼此留更多自由的空间,以“支持”取代“让我照顾你”──当然,这和部分女性想象中的“洋男都比较体贴浪漫”(也是刻板印象之一)相反,的确使得有些上海姑娘在和洋男交往时感到不习惯,但大多渐渐学会独立。

3.上海姑娘比较随便?

上海姑娘真的比较随便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定义“随便”一词。姑且把“比较的标准”定为中国男性。

■ 如果“随便”=常发生一夜情。上海姑娘比较容易有一夜情吗?结果恰恰相反,一项研究显示,3.20%的网络用户有一夜情的经验,其中,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网络一夜情经验、更多性伴侣、更短的交往时间。所以,嗯……

■ 如果“随便”=爱劈腿。一般来说,习惯有“多重伴侣”的人,比较偏向“游移手段”型,随时有备胎。而在大样本的分析中,男性这项得分(2.75)显著高于女性(2.56)。所以,嗯……

■ 如果“随便”=看到洋男就想贴上去、想认识。这或许是最贴近部分酸民口中对“随便”的定义,不过却没什么道理,也很遗憾没有研究探讨这个问题。毕竟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想认识中国男性”比“想认识洋男”更不随便,而且,为什么只把焦点放在女性身上呢?所以,我想修改一下这个问题:什么样的人会有“习惯性行为”?

John Marshall Townsend与他的伙伴调查了333位男大学生与363位女大学生发现,不论男女,性态度开放的人有较多的一夜情;不过在各项性态度上,女性都比较保守、比较无法“有性无爱”、比较担心性行为之后会动真感情、较少“习惯性行为”。整体来说,真正随便的反而不是女性。而且,虽然男性在各项指标上都比较“高分”,但做这样性别差异的结论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真正重要的应该是:性态度越开放、追求性刺激的人越有习惯性行为。

4.你愿意跟谁一夜情?

有研究者曾针对男女的“伴侣偏好”(包括一夜情与婚姻伴侣的偏好)进行调查,综合调查数据来看,与其说这些上海姑娘喜欢洋男,不如说她们是受到对方的社会地位、善良、气魄或能力吸引。换言之,如果今天一个帅气善良又多金的中国男子,与其貌不扬、身无分文又阴柔的洋男同时站在她面前,很难说她们不会选择前者。

洋男真的有比较好吗?研究虽然没有比较种族,但过去研究显示,男性偏好皮肤偏浅的女性,女性反而偏好肤色较深的男性,在台湾的研究也获得类似的结果。

5.洋男用情不专?

这要看比较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是“洋男比洋女更不专情?”,这个问题上面已经回答过了,以美国人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是“洋男比亚洲男更花心?”,我手边没有直接切入这个问题的数据,不过,仍然可以尝试回答之。 在Lee的爱情风格里,“游戏型”指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用情不深、游戏人生的感情观。Sprecher等人曾调查了美国、俄罗斯与日本人的爱情风格,发现了两件事情:

■ 在游戏型的得分上,俄罗斯人(Ludus =2.89)比美国人(Ludus =2.17)和日本人(Ludus =2.20)高。

■ 美国男生比美国女生更倾向游戏型,但这个现象在俄罗斯人与日本人身上并不显著(也就是亚洲男生和亚洲女生游戏型得分相仿)。

可惜的是,该研究并没有比较美国男(Ludus =2.40)、俄罗斯男(Ludus =2.92)与日本男(Ludus =2.17)游戏型恋爱风格是否有差别。在后续研究中,华人与洋人在此一风格也没有差异。 总而言之,从爱情风格的角度,我们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洋男比亚洲男更花心”。

6.洋男比较大?

最常见、也最难听的刻板印象,就是批评女性“哈洋屌”。有些人会问“他们比较大吗?”、“感觉舒服吗”等充满攻击性的问题。 其实,如果真的对阳具大小有兴趣,去查百度百科就有了。几位受访者指出,洋男的阳具其实和中国男人差不多,而且这也不是“想和洋男交往”的关键因素。真要说的话,洋男比较会希望在过程中让“双方”都舒服,而不是只顾着自己爽而已。 总之,这样的“阳具焦虑”,与其说是讽刺女性,不如说是一种“外团体贬损”,动机虽出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却让这些跨国情侣感到很受伤。

其他的刻板印象,如“典型东方美假说”(洋男特爱丹凤眼、黑长发、温顺东方小女人)或“可欲白人特征假说”(蓝眼、金发、浪漫、对英语的崇敬)等等,虽然的确描绘部分跨国恋情中,上海姑娘与洋男的相互期待,但这些想象与期望,在交往之后还要面对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爱在他国:跨种族的恋情


纵使这方面的研究甚少,但跨种族的恋情并不是上海、乃至中国的专利,所以我们或许可以参考“其他国籍的亚洲人”是怎么恋爱的。

有一个研究是Ayse等人做的,他们请120位平均22.2岁的欧裔与亚裔加拿大人来阅读一个故事,内容是一个欧裔(或亚裔)加拿大青少年(女)爱上异族,但父母强烈反对之类的罗密欧朱丽叶式剧情(脑内小剧场:噢!班恩,我是不会离开你的!噢!柯莉丝提,今夜三点我在港口等你,我们一起走!)。

在他们看完故事后,问这些大学生“支持爸妈的程度”与“支持孩子的程度”。结果发现,虽然大部分的人都比较支持孩子,但是在“支持爸妈的程度”上,亚裔学生显著高于欧裔学生,这样的现象在“亚裔男大学生”身上更为明显;而在后续的研究中也发现,相较于亚裔女大学生,亚裔男大生更为保守、更无法接受跨种族恋情!

另一个研究由Shana Levin等人在一种族混杂的学校所进行。他们针对3877位大学生进行长期追踪,发现三件有趣的事情:

■ 较不排外者,比较有可能与异族情人交往;

■ 和异族情人交往久了之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外团体贬抑会下降;

■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人“第一顺位”都会选同种族的人(符合相似性假设),而且亚裔美国人也是。94%的亚裔美国人回答他们曾和亚裔的在一起,但只有39%说他们曾跟美国白人在一起。

整合上面这些研究,不才的理解如下:

■ 其实我们找不到证据支持上海姑娘(或者至少是中国女性)特别爱慕外国男人;

■ 相反地,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和同种族的人交往;

■ 但是,亚洲男性的确比较不能接受跨种族恋情。

真实的焦虑,偏颇的印象


有些媒体对这些跨国恋者的渲染是偏颇的,但文化殖民对中国男性所产生的焦虑却是真实的!而且,这并不是跨国恋的全部。整体来说,跨种族的恋情和一般同种恋情在关系质量、会面临的冲突类型等等,并没有太大差别。只是,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会受到亲友的不支持、要忍受路人的眼光、经历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与价值观的差异等等威胁,这些都是更重要、更值得讨论、更需要去克服的──但我们却很少谈。

一般来说,文化差异的讨论越多,就较少面临关系里的失落;这些跨种族的情侣,也的确在恋爱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减少了对外国人的成见。下次,如果你再想对跨种族配对做出回应,可能要先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 你的响应,是不是正反映了你的焦虑?

■ 如果别人也这样评论、检视你的感情,你觉得舒服吗?

最后,我想引研究中一位受访者的经典体悟做结:“人生里不做爱的时间比做爱的时间长很多,挑个屌再大或再会做前戏的也没有意义,还是要找个不做爱时,也能很合的比较重要!”(资料来源:海苔熊的爱情认知心理学空间)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