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正在家里在视频网站上看着电影,如果遇到了无聊的片子,相信你一定毫不犹豫的就关掉网页,可是如果你是花了钱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发现影片无聊的时候你是否会毫不犹豫的起身就走呢?你会选择继续看下去吗?又会继续看下去多久呢?
这时候我们就会反思,为什么面对同样的事物,因为环境的不同,我们就会不一样的选择呢?深入思考,这种差别就在于你在看电影的时候投入的多少。在家上网看的是免费电影,几乎没有投入,在影院观看,就是投入了资金,即使面对无聊的剧情,也会因为有所花费而心有不忍。但其实我们理性的一分析,就会意识到我们的“电影票”钱已经花出去了,要不回来了,这个结果我们无法改变,这个时候与其我们强迫自己呆在影院看无聊的电影,不如结束这种无谓的挣扎赶快找点其他的乐子去。
经济学上对于这种已经付出的又无法挽回的投入称作“沉没成本”,成本中不仅包含金钱,同样包含时间、精力等这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隐形财产。当这种沉没成本悄悄的影响着我们做出判断采取行动的时候就被称作“沉没成本效应”。
爱情中的沉没成本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类似这种矛盾的局面,面对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的事情,在犹豫挣扎过程中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感情方面,很多人都中了“爱情”这个慢性的毒。
有些人在对自己的男(女)朋友不太满意的时候,或者俩个人在相处过程中遇到了矛盾时,就可能开始矛盾是否将这段感情维持下去。想分开,却觉得两个人一起经历了一些事情,走到今天不容易;想继续在一起,又担心彼此的矛盾冲突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犹豫,经常会持续很长时间,时间和精力都在这种下决心的过程中被占用了。
很多人面对感情中的问题,会选择忍耐与坚持,因为心里觉得毕竟我为对方付出过,在这段关系中投入了情感,所以一想到分开,就会觉得不甘心,内心抱着也许我们的关系还没到尽头的期待,继续将自己困在这段已经有了伤疤的感情中。人们有时宁愿乐观的期待美好的结果,也不愿意认真的揭开伤口看一看这痛楚到底能不能痊愈,不采取行动改变,不知不觉的继续投入更大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的影响比你想象中的要大的多,往往损失的背后还有更大的损失。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本情感账户,一些人可能会给自己定一个情感的预算,及时判断是否继续为感情投资,但更多的人是认为感情不能计划的,跟着感觉走最好。我们要谈的是任何情感都有沉没成本,即便你不在意,它也存在。最痛苦的是你没能够关注自己的处境,没能在感情的博弈当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就在这种犹犹豫豫的时候,不仅让对方感到不被信任,也同样损失了让自己追求更适合自己的感情的机会。另一方面,当你挣扎半天做了选择,还有可能面临后悔、埋怨等消极情绪体验。
分开还是继续在一起?
当你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这段情感中正在发生沉没成本的时候,可以先变换角度来考虑你的处境,不要只追问是继续还是分开?而是让自己在心里模拟一下,如果当一切归零,我是否还愿意和对方在一起?TA到底有那些吸引我的地方?这些优点会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慢慢消失?TA身上又有什么是我不能接受的?这些缺点是否会随着环境变化感情的加深而逐渐变好?面前的这个人,究竟是什么让你对TA舍不得离不开?而你对感情,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总是要有个答案,你的情感之路才会明朗。
当你决定放弃的时候,就请放弃的干干净净,意识到彼此的冲突不会解决,就不要抱有幻想,因为彼此都尽了力,有些矛盾就是无法逾越,并不代表你们不珍惜彼此。只是当感情走到一个路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当你决定继续的时候,就请坚持的毫不犹豫,意识到彼此还是吸引着对方,还是希望能够给予最真的爱,就不要在期待一切完美无瑕,有些问题会变成感情的催化剂,通过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彼此共同寻找情感的最佳状态,这时候感情中的沉没成本才可以忽略不计。
沉没成本最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是沉没成本效应却常常出现,希望我们能够时刻想到它的影响,以此提醒自己,付出多与少都不能决定结果如何,但是只要在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在感情中掌握主动权,能够敢于为自己做个主。没有什么问题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你肯面对自己的心,每一次选择都是一种成长。 (资料来源:心灵安全岛)
心理学与生活: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是经济学名词,也是个心理学概念。沉没成本效应的原始定义为“如果人们已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过成本,那么便会增加该商品或劳务的使用频率”,这一定义强调的是金钱及物质成本对后续决策行为的影响。
此后又有很多研究者对“沉没成本效应”进行了各种解释,Brockner认为由于人们存在自我申辩的倾向,不愿承认自己以往的决策失误,因而总是希望与先前的选择保持一致;另外一种解释是,由于过去产生了损失,人们会产生尽快弥补损失的强烈动机,这种动机会导致风险寻求;Arkes和Blumer对沉没成本效应的解释为“先前投入的时间、金钱或其他资源会影响个体其后的决策”,提出了时间性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同时他们认为个人在做决策时之所以考虑沉没成本,是由于个人通常不愿意去接受先前投入的资金被浪费掉的事实。当投资人发生了帐面损失,如果不继续对这项不成功投资投入资金的话,就等于接受该损失已经发生。因此沉没成本效应反映出的是一种“避免浪费的愿望”。尽管这些解释背后由不同的动机和心理过程所驱使,却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顾及过去的成本和收益。进一步讲,这些解释认为决策者会追究成本投入的有害性并对其进行评估,进而将它与收益联系在一起。
尽管早期的研究者提到过先前投入的成本应该包括时间成本,但大多数沉没成本研究只把焦点放在先前的财务投资影响后续决策这一点上。实际上,沉没成本的种类并不仅仅限于财务方面,还包括付出的努力、时间和情感。在婚恋关系中,沉没成本效应对情感的维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