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是我们爱情的原因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我说不出我的脚踝怎样弯曲和我最微小的愿望来自何处,也说不出我付出感情的根由,以及我收回感情的缘故。”我们自己也经常搞不清楚亲密关系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我爱他”,“他爱她”?爱情,也是有因可循的。看看身边的完美爱情,是否双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相似?三观,是我们面对世界的态度,而爱人,正是我们所面对世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三观不符,爱情不稳!

三观不符,关系不稳

能否开始一段亲密关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心理学家早就找到了爱情滋生土壤的“共同点”:接近性、外表吸引力、相似性、被喜欢的感觉。

明心心理咨询室主任周明刚解释说:“所谓相似原理,就是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在长相、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以及人格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匹配假设’。一对情侣,影响其关系发展的因素分三个阶段,刺激——价值——角色。最初是年龄、外表的‘刺激’信息,进入‘价值’阶段之后,吸引则主要取决于态度和信仰上的相似,如喜欢同样的娱乐活动,食物和穿着风格等,最后是‘角色’的兼容性,亲密伴侣会在为人父母,居家生活方面拥有比较一致的选择倾向。相似性越高,默契度越高,关系越融洽。”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是一门大学问,为什么有些人走到一起其乐融融,有些人走到一起就两败俱伤,茫茫人海中,我们冥冥中寻找的是和自己类似的人还是互补的人,这个问题一直在辩论。但是从“三观“的角度,笔者也认为,我们有意无意都在寻找自己的同类人,或者说能恋情能走下去,婚姻能过下去的一定“三观”相同或相容的两个人。智慧的人类天生拥有筛选和自己“三观不符”的人的强大功能,和自己南辕北辙的人人们一般不会选择,如果不巧找的是和自己三观不符的人,那么结局最终还是分道扬镳,分崩离析。

要不然怎么学校里都不允许“早恋”呢?因为小,因为“三观”不成熟,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会甄选,鉴别,只能结出青涩的果实。 

三观不符,恋爱无理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这便说明,鲁迅也觉得不同阶级属性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观、世界观和爱情观,是不会走到一起的。以焦大的社会地位来说,无论是从精神需求还是从物质需求方面,择偶观念势必只能是青睐吃苦耐劳且健壮的女子。而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是统治阶级的小姐们的消遣,焦大哪有时间陪黛玉葬花、吟诗呢?从现实角度说,林黛玉体弱多病,每天的医药费,焦大哪里负担得起。黛玉倒有可能爱上“穷小子”,如果他够文艺的话,就像莺莺会爱上张生,露丝会爱上杰克一样。

在恋爱阶段,对于文艺女青年来说,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你要懂我的精神世界。

再看和林黛玉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宝钗条件样样都不必黛玉差,但是作为封建传统的官宦子女,一个督促宝玉读正经书,赶紧考功名走仕途正道;一个和宝玉看闲书共读《西厢记》,如此看来,黛玉和宝玉才是“三观”融洽,思想相通,心灵相契的一路人。这也能证明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许从过日子的角度,宝钗更适合宝玉,卡尔更适合露丝,反正在恋爱阶段,“我就是不爱”。

 三观不符,家庭不和


现在这个年代再谈“门达户对”似乎有些过时和迂腐,但是从“三观”的角度想想不无道理。中国还有古语叫“齐大非偶”,就是成长背景太大的男女难成佳偶。除了金钱权力上的不对等,还有门第上的差别,比如,书香世家就很难与世代从政经商的家庭相处。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金粉世家》。当年的相遇金燕西也仅仅是被冷清秋的清华卓绝的冷傲气质折服,于是这位纨绔子弟不惜大手笔疯狂追求清秋,甚至将从小与其长大,家世背景及其相似宛然女版金燕西的白秀珠逼上绝路。婚后的金燕西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为了妻儿奋发图强,依然不改富家子弟的挥霍本性到处吃喝玩乐甚至又被曾经自己抛弃的白秀珠吸引,打算抛弃妻子与她双飞国外……最终冷清秋看清这位金少爷的“三观”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

家庭就是每个人“三观”孕育的土壤,不同的家庭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每个人的“三观”总是和家庭有一定程度的传承。有人说,郭晶晶和霍启刚成长背景不同,“三观”肯定不符,也许吧。郭晶晶虽然没有门第,但是靠自己后天赚来了门第,起码能站在和和霍启刚相近的平台上,至于以后过得怎么样那就是后话了。

 三观不符,爱情不配


什么样的人都会有人爱,包括“坏人”。比如,中国二位著名不招人待见的情侣——西门庆潘金莲,正因为“三观”统一,他俩才能合谋害了武大郎,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坏人在一起才能互动。良家妇女首先不会和西门庆搞在一起,就算一不小心爱上西门庆不能自拔,起码不会那么迫不及待积极加入谋害夫君的活动。过去,潘金莲还看上过武松,但是武松正直,不吃潘金莲那一套,他还怒斥潘金莲: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 所以说,如果武松的“三观”和潘金莲一样,潘金莲的首选应该是武松而不是西门庆。如果两人“三观”统一,就容易看对眼,看你的眼光和角度都不一样,潘金莲在武松眼中的低俗败坏,到了西门庆眼中就是风情万种。

所以,“坏男人”和“坏女人”是不适合和“好男人”和“好女人”走到一起的,但是这种组合太多,所以总会中途夭折,制造出那么多心碎的故事,但是当“坏男人”碰到“坏女人”没准势均力敌,互相制衡。

再比如《乱世佳人》中的白瑞德和郝思嘉,两人都不是啥省油的灯,都是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怎么说的主儿。要是郝思嘉和懦弱的艾希礼在一起,估计艾希礼能被折腾死,郝思嘉能被憋死。所以,对于郝思嘉这样的高段位选手,只有白瑞德这样“不走寻常路”的男人降得了,而白瑞德也不会喜欢普通女人,只会被郝思嘉这样个性十足的女人吸引。瑞德自己都说:“我之所以爱你,是因为我们太像了……”

总之,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喜欢什么样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只有自己“三观”正常,才能分清善与恶,是与非,才能吸引和选择一个“三观”正常的人,在彼此融合的精神世界里延续自己的价值。(文/小伟姑娘张)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