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风大,很冷。我和年近70岁的母亲在寒风中走了10多分钟,到一家平民价格的餐馆。聚餐由头是庆祝我39岁生日,餐费100多元,账是我结的,用的还是妈妈以过生日名义刚刚塞给我的钱。
我从不曾想象过自己39岁会过得如此困窘。事实上,一个人的日子过得简单倒没什么,只是活到这把年纪,不仅不能在物质上回报年事已高的父母,还要时不时地靠他们接济,自己真是过得太失败了。我一直不是一个有钱人。但真正被金钱困扰还就是这一年中的事。
“我们”在婚姻中只是个想象词汇
2007年底,我和一段漫长的婚姻彻底告别。这就意味着在我没钱花时,不会再有人帮衬。与此同时,由于没有预测到会有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房市股市的重度下挫,仅有的一点股票还被深度套牢,分居期间我贷款购买的一处小户型也难以出手,只好先行装修。而这个装修的决定终于掏空了我口袋里的最后一分钱。
前夫H是一个很自我的人,虽然常数落和嘲笑我,但大多数时候对我并不坏。我是一个对钱不怎么计较的人,H肯定不是。H挺有理财意识的,经常会利用他银行金卡客户的身份去咨询一些理财知识。有一阵还曾让我帮他炒汇,不过,我绝对不是理财高手,甚至一想到要对这些数字的增长担负责任就有些心虚。而他对金钱的得失还是挺在意的,这常常弄得我提心吊胆,我很不喜欢这种心态。趁着一次赚了2000多美元的机会,我赶忙推掉这个差事。
虽然将近两年的分居显得过于拖泥带水,但离婚当天倒十分利落,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财产分割问题。在我意识里,根本没有所谓共同财产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基本上是各自付账,共同负担家用。我们没有共同买房或买车,甚至没换过电视机,一个数码相机还是离婚前不久才买的。其间的出国旅游,都是各自出一半。
现在想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那么长的婚姻生活,两个人竟然都没有任何大的家庭计划。他似乎说过他的钱也是我们的钱这样的话,但我对此没有什么感觉。事实上,“我们”的概念在我的婚姻里是一个存在于想象中的词汇。
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人
我的理财人生实在无智慧可言,这也蔓延到工作中。作为电视节目编导,我很喜欢拍片子,但是要我从工作中赚钱却是难乎其难。不知道从何时起,让拍摄单位解决接待吃住似乎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这样就会影响选题。对于一些我喜欢的选题,我会不计成本带着摄制组直接前往,不言而喻,由此增加的费用肯定会影响个人的收入。外出拍摄,我一般都会请大家下馆子,想着同事们离家在外,都比较辛苦,却常因为不计拍摄成本,造成在统一预算下个人酬金的减少。我从来没有拼命挣过钱,但花起钱来可毫不含糊。就这样,工作十几年,还是个月光族。
年轻时,总觉得财富能带来更多可能性,长了一些岁数,特别是当我重回单身,会感到财富意味着更多的安全感。现在我很庆幸的是自己发展运转得还不错,而天性中的达观也让我可以在大势不利的状况下,保持一个相对积极的心态。由于目前我的资产还处于负值,一方面我会想办法增加收入,同时将改掉大手大脚的习惯,节省花销。接着我准备整合房产,合理使用,用房屋的租金抵消房贷。一旦我的“救市”策略产生效果之后,未来我会进一步为自己创设一个可行的财务目标,并逐步去实现。
我很高兴自己十几年来都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好人。现在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一点点“坏”,一点点心安理得的“坏”。
专家观点:“女人很容易把钱和感情搅和在一起”
在女主角的自述里,我们不难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女性排斥谈论金钱,尤其是在感情关系里,并不是不在乎钱,仅仅是被“谈钱就亵渎了感情”这一文化洗了脑;洗脑的结果是不谈钱,不谈钱的结果是心有不甘,心有不甘的结果是她呈现的内心冲突,冲突的结果就是最后还得来一句“我是真的不打算把自己倾心付出过的岁月折合成人民币揣进口袋里。”
有两个个案我们研究一下:
□ 一位女士因丈夫外遇而提出离婚,领完离婚证那天,丈夫说,我们再做一回吧!妻子说,也可以,但我不是你妻子了,做,你得给我钱。他们做了,妻子得到了钱,1000元。
□ 另一位女士是丈夫提出离婚,同时也提出把名下几处房产给她。分居5年仍不肯离婚的妻子,最后终于投降,但死活要退回其中一处房产。她觉得,不要那处房产,可以让她的内心感到平静,可以让丈夫知道“我不同意离婚绝不是因为钱”。然而,在听说丈夫拿到离婚证后立刻登记了再婚,这位女士的心理失衡了(之前她一直以为丈夫没有外遇)。
在这些个案里,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很容易把钱和感情搅和在一起。做爱要钱的妻子,未必就是看上了那1000元钱,而是为了一个“不服气”;而一定要退回房产的妻子,也未必就是活雷锋,只是为了要“表明”点什么。当她知道,无论她表明还是不表明,丈夫爱的早已不是她了,她也就不想再“表明”。这就是女主角请同事吃馆子后,又有些矛盾犹豫的原因。她不知道她想要的,究竟是一种情感关系,一种“我是一个慷慨的人”的自我意象,还是赚钱本身。事实上,我们都既想要赚钱,又想要好的人际关系和两性关系。这两者并不矛盾,只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把它们变得矛盾了。
面对事务,无论工作还是婚姻,该怎样还怎样。关系再好,按规矩办事。该吃盒饭就吃,因为这是工作;完事了我私人请你们吃一顿好的,这是交情。离婚了,财产该怎样分就怎样分(否则法律拿来干什么),分手了如果还能成朋友,有难处相互还可以帮忙,各了各的。
“40岁的穷女人”,这是女主角此刻的自我意象,这个意象让她觉得匮乏。事实上,首先是有一种匮乏感,才让她形成了这样的自我意象。这一意象勾起她内心深处原本就存在的、极大的不安全感。其实,女主角不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她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真实的需要;而我们则需要自问,钱财究竟能不能医治好现代人心灵的匮乏感? (资料来源:《心理月刊》)
延展阅读:女性理财无意识错误系列节选
■ 为了生活而努力,而不是为了财富。
■ 没有明确的理财目标。
■ 为了维护男人的尊严,把自己的财富交给男人去管理。
■ 把消费当作情感拐杖。
■ 买东西是为了满足内心的虚荣,弥补内心的愧疚。
■ 只储蓄,不投资。
■ 认为自己没有钱去投资,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 把投资和情感混为一谈。
■ 甘愿从事待遇与个人能力不匹配的工作。
■ 与生活伴侣分手或与生意伙伴散伙时,不为自己主张权益。
(选自《“坏”女人有钱赚》)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