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情中要什么有什么,你最想拥有什么?

戴维,年约四十,是位颇具魅力的男士,非常渴望坦诚直接地接触异性,但他也活在创伤的阴影之下。他有生以来有一大串情史,却都维持不了多久。他要找条件不错的女子根本就不成问题,然而故事总是大同小异:他最后不是挑三拣四,把她们赶跑,就是向后撤,直到她们知难而退。他想爱想疯了,他承认回顾一生中和他分手的女人,有好几个都会是很好的终生伴侣,但在当时,他总可以找到理由不满意对方,然后抽身。他很想弄清楚他的爱情生涯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看官,你是否也有雷同的经历和一般的疑惑?

爱是怎么一会事?


六个月之前,他开始了一段新的爱情关系,他爱这位女子远比以前的经验来得更狂野、强烈,他们感情十分契合,谈话异常投机,性关系也极为协调,但到了某一地步,他抽出身来,和林恩一刀两断,因为他无法信任她,害怕她会伤他伤得太深。

在我们刚开始的几次咨询中,戴维总在谈论林恩,谈她如何不值得信任,但我最终将焦点转移到他个人的内心。他成长过程中,母亲是一个飘忽不定、抑郁、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的人,即使在家,也很少对孩子付出感情,无论戴维怎么做——从生气到退缩——都赢不来他想要的关注和爱,结果他根本不相信爱是与他有份的,或是做他自己仍可以得到爱。他必须让女人另眼相看来证明自我价值,同时又埋怨她们害他非这样做不可。

戴维的魅力外表之下,有一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怨气暗潮汹涌,但是不会形诸于外,因为在他家里,愤怒是罪大恶极,所以就转变为排斥,因此他表现愤怒的方式就是谁近身就推开谁。基本上他在对所有喜欢他的异性说:“走开,我不相信你会对我感兴趣,我不相信我会吸引你,因为你不会真的爱我。”他不信任林恩的感觉,回荡在他整个过去生命的长廊中,他一生从未感受到充分被爱、被拥抱。

戴维向我咨询了几周,努力了解并处理自己的创伤之后,又恢复了对林恩的兴趣,虽然感觉有一点危险,但还是想再约她。当他想到这些时,一个美好时刻乍现,他抬头,有如凝视天堂,近乎文绉绉地问:“就是这样吗?你爱一个人,把自己打开,感到有点任人宰割,你让他们进到心里来,于是他们变得非常重要,然后他们爱怎样就怎样——走掉、伤害你、对你说谎——你就没辙了,爱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戴维直率的话触动了我的心弦,在我心头产生共鸣,他提到的事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经验,不禁对他会心一笑。我想到当你真心想和他人深层契合,当热情自内心深处涌出,如同无法驾驭的波涛,就这样把你冲撞开来,你不但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涌动,也不能控制对方的反应。我想到自己也曾有那样原始、直接的经验,以及随之而来的害怕、想保护自己的本能。

“当我对一个人敞得这么开,真的感受到那种深度和力度,”戴维继续说,“我知道这就是我真正希望从对方身上得到的,这就是生命力的所在。”他是说爱的力量一路引领我们,直到濒临投降的甜蜜边缘,让我们敞开心怀,不想脚踩刹车,“但感觉那么危险,好像会丢掉老命一样”。

如果你在爱情关系中可以要什么有什么,你想拥有什么呢?


戴维踩在剃刀边缘,拿不定主意是不再抗拒林恩的吸引力——但感觉风险重重,还是靠后站稳当些。我问他:“如果你在这份爱情关系中可以要什么有什么,你想拥有什么呢?”从他嘴里说出的第一句话听起来蛮悲哀的:“我不知道。”我鼓励他把问题放在心中好好酝酿一下,注视内在,让答案从内心深处流出来。停了一会儿,他说:“我希望我能信任她,而且知道自己真正被爱着。”话才出口,他马上澄清,“这个要求大概太过分了。”我问:“如果感到这样被爱,会是什么样子,会带给你什么?”这次他停顿得更久了,然后说:“感觉被接纳,人家珍视我之为我。”

我下一个问题是:“如果你感觉被接纳、受珍视,会带给你什么?”更久之后,他幽幽地说:“我厌倦了分离和孤独,我真想和人灵犀相通……”戴维常提到一再生起的孤绝,好似在这世界上迷了路,找不到归属。这是他第一次直接承认渴望灵犀相通。

我可以感觉到他心里还在翻搅,我请他继续追查这个问题,就问他灵犀相通的感觉会带给他什么。这次的答案倒是出来得很快,他想都没想就说:“一种归属的感觉,就像有人珍爱真实的我——虽然我不太确定那会是怎么一回事,因为,你知道,我从没经历过。”

说完这席话,戴维脸色红赧起来,我知道他迈出了多大的一步。我们又继续谈了一会儿,我承认要男性辨识出他渴望归属和珍爱有多困难,尤其在另一位男性面前承认,的确更属少见,因为更容易受到责难。戴维在我脸上搜寻不屑的神色,我便让他知道我充分了解他,也感激他和我分享这些。我们静默地坐了一会儿,两个人都在咀嚼着他坦承渴望被爱是什么感觉。

我有一点想在这里停下来,剩下的交给他处理,但已经走到这一步,我感觉有些东西需要进一步探索。我确定他可以继续了,于是说:“想象着被人珍爱,会给你内心带来什么,让你内在经验到什么。”他闭目一会儿,然后说:“它像被别人爱的臂弯拥抱着……事实上我现在可以感觉到一点点了。”

戴维和我两个人同时明显地放松下来,戴维感受到温暖、澄澈、踏实充满了整个房间。

戴维从孩提时代就觉得和家庭接不上轨,现在却愿意承认他需要归属、被珍爱、被搂在爱里,表明他在疗愈疏离感上跨出了重要的一大步。戴维坦率承认这些深刻的需要,正视它们的存在,等于正用温暖和开放将自己的经验拥起。这让他尝到被爱和接纳拥抱是什么滋味——这正是他找寻的。

我们一路走来,我再一次想就这么结束。突然,毫无预警地,问题从我唇间迸出:“你是什么感觉——感觉那样被爱拥着?对你身体有什么影响?”这次答案呼之即出,因为戴维已经身在其中了:“像降落到地上,被大地拥起。我的胸部是温暖的,我的腹部是饱满的。”

“你继续保持腹部和胸部的感觉,会有什么现象?”

“很放松,内在有些东西放下了。”

我鼓励他在这种状态下继续放松,因为这是一种全新又强力的经验,应该让他的身体完全了解。过了一会儿,他说:“有一种温暖的喜悦感传遍全身,好像渗入所有细胞。”当戴维正在体验让爱尽情流过他,我鼓励他继续浸润在这种全身的喜悦感里,然后提出最后一个问题:“那像什么——让爱从内在通过?”

“像从天而降,然后安顿下来……像深度休息……像我整个人都在当下。”

“现在不需要证明自己什么了。”

“不,没什么要证明,我可以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探到了追寻的底层,他降落在唯一可以着陆的地方——他的本性,开放和温暖的境界,我们称其为爱、善、美。并且他从身体上感受到了,腹部饱满,内心开放。这是戴维最深的愿望:不必靠证明自己来赢得爱,而是可以放松安心地做他自己,重新跟生命中枢和内心取得联系。他一旦看到这一点,立即沐浴在深刻的平静中,他就安住那里——在自己之内,为自己存在,与自己同在。

这是我们俩一起努力以来的重大转折点。戴维一生在孤绝的沙漠徘徊,终于发掘出一泓清澈的流泉,他可以从内心更坚固踏实的地方出发,用全新的方式去处理与林恩的关系。

在这次咨询中,最重要的时刻发生在戴维认识到自己深深需要被爱拥抱,而且尝到了被拥抱的滋味,让他能放松、放下、安顿自己。戴维不信任母亲,致使他一生害怕并怨恨女人。但在更深的层面,他的创伤显示他不信任生命,没有认识到他整个生命其实是被更广大的、值得信任的东西扶持着。

我们需要的扶持,本质到底是什么?


想想宇宙中所有事物都被更广大的事物扶持着,地球被虚空扶持着,这是围绕着它、让它自由自在移动并转动的环境;DNA被细胞扶持,细胞被大些的组织和器官扶持;树叶被大树扶持,大树被地球扶持;成长中的孩子被家庭环境扶持。

英国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D. W. Winnicott)将家庭定义为“扶持的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能支持儿童健康成长。除了对儿童很重要的身体扶持之外,温尼科特的扶持观念主要指家庭可以提供的良性的情绪环境。

什么样的扶持对人类成长最重要?想象用手托起一只落巢的鸟宝宝,如果握得太紧,会压扁它;如果握得太松,它又会掉下地,所以你要用手做成摇篮圈起它,同时不要压得太用力。

这就是扶持最重要的两方面:接触和空间。接触包括会见、了解、触碰、和谐、契合、照顾,儿童若有良性接触,较易发展自信、内在的自我支持、自我接纳。但仅有良性接触还不够,还要给儿童空间——做他们自己的空间。没有空间的接触,会非常具侵犯性,令人有狭室恐怖感,透不过气来。

温尼科特强调让婴儿安住在他们自己的“非结构性存在”(unstructured being)中,不要常常入侵。若父母不能提供这种空间感,儿童会觉得窒息、受制,然后他们会极力取悦父母,迁就父母的设计,于是与自己的生命断了联系。

父母若不具侵犯性,而且认识、尊重孩子个人的节奏和需要,并尊重孩子的空间,不常侵扰孩子“自我运作”(going-on-being)(温尼科特的说法),便可以帮助孩子在自我中悠然安住。当然,如果这空间感未能和良性接触取得平衡,也会造成问题,孩子会觉得遭到遗弃。

这样说来,爱大致会造成两类创伤,使人害怕亲密关系:父母若过多侵入,未能提供足够空间,孩子长大了会害怕亲密接触,以防被卷入、受控制、受操纵、遭妨害;父母若未能提供温暖的感情接触,孩子长大了会害怕遭弃、失落、匮乏。若害怕卷入纠葛,通常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撤退;若害怕遭弃,会造成依附他人,当然这两类创伤也会显示为其他症状。许多人两类各占一点,造成“拉锯”的人际关系,对方开拔走人的话,他必穷追不舍;而当对方迎上前来,他反而缩头缩脑起来。

父母一旦提供了足够的接触和空间,便创造出一个扶持的环境,滋养健康的身心成长和人际关系。在这种友善的环境中,儿童可以放胆去放松、放下、信任,并因而能够打开心轮,经验其细微的敏感性。

扶持的这两个面向(接触和空间,规范步调和顺其自然)和爱的两种核心特质(温暖和开放)是相应的,是在我们的生命中本有的。温暖是我们天生的动力,自然想向外探伸、碰触、接触,想欢迎、拥抱、邀喜悦进来;开放是我们能够以温和、空阔的方式,顺其自然,允许他人显现他们的真实面目并接纳之,不去掌控或按照我们的意志任意揉捏他人,这种顺其自然是我们给予所爱之人最大的仁慈。开放加温暖,让我们认识、感谢每件事物和每个人最核心的本然之美——简言之,就是爱。

虽然这两种特质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还是需要第一朵火花来点燃。对孩子来说,那朵火花就是知道自己被爱。孩子一旦感到真的被扶持着,也就是说,当父母给予温暖的接触和温柔的空间,让孩子做他们自己,他们就会觉得被爱。

我们能感到被爱扶持,便可放下我们的防护盔甲,一如戴维的情形。这样我们才能学习放松,让爱流过我们,安住在我们敞开的内心中。(文/(美)约翰·威尔伍德)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