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情人的情感游戏:暧昧不算“小三”?

 

暧昧就不算“小三”?

周围的尘嚣日夜刺激着神经,大家都在冷漠地奔跑,只要出现一个小小的差错和失误,就有可能被宣告出局。唉,那个人好像一条狗耶。那个人就是自己。

你忧心忡忡地诉说压力和不安,可是安慰的人没有语言;你兴致勃勃地展示胜利成果,而枕边人早已呼呼睡去。日积月累的情绪和欲望就像“国王长着驴耳朵”的秘密一样,需要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山洞,对着它大喊出声。

情感对于人的生命质量有决定性意义。爱情在别处,还需要一个对象。一对一就像左手摸右手,惹上小三有家破人亡、千夫所指的风险。各怀鬼胎的饮食男女一拍即合,找到了一个暧昧的平衡点——边缘情人。

只谈情不上床,只建设不破坏;有过程没结果,有享受没责任。是情人,少了一点热度,像朋友,多了一分撩拨。她/他潜伏在你的周围,也许就是你自己,无时无刻,一触即发。

床与心的距离

人还不能到进化到超脱原有的属性,男女关系的原始形态是什么?性。

而以不破坏婚姻为前提的边缘情人,却要进行一场柏拉图恋爱——学习君子坐怀不乱的崇高境界,立地成佛;或保持远距离的欣赏,若即若离。一旦跨过“边缘”的界线,就变成了偷换概念的“准小三”。所谓“我的家庭要完美,你的家庭也要完美,我们两个更要完美。”

倘若有人这样夸夸其谈,值得双手抱拳赞一声:境界啊!自古能达到某种境界的都是圣人——不过圣人都死了。纵然我们身处一个经济核算化的社会,感情依然是无法预料和计算的。即使意志刚强如铁,身体里的本能却是削铁如泥。紧躲慢躲,意乱情迷的时刻总会来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你我皆凡人,能有一次悬崖勒马,已经刮目相看。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呢?

小P在一个交往6年、已论婚嫁的男友之外,拥有一个已婚的边缘情人。两人频繁约会,暗通款曲,小P曾发表宣言说:他会是一辈子的蓝颜知己。然而,一辈子的誓言很快不攻自破。情人在一次交通意外中侥幸逃生,生死苍茫之感冲垮了理性的防线,从床下发展到床上的紧要关头,两人总算守住了底线。但这场风花雪月的事,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性和爱本是连体婴。边缘情人永远在床和心之间走钢丝,必须要把握一种微妙的平衡,少一分则不够,多一分则过火。可是,这场游戏太高段太晦涩,边缘情人心中装满了太多真真假假、远远近近的杂念,最后的结果恐怕只能是擦枪走火或授受不亲。

心理学解析:边缘情人是“浪漫之爱”的“前戏”

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Robert J·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爱情三元论),是目前解释人类爱情最有影响的观点。人类的爱情虽然复杂多变,但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情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元素组成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如上图)。承诺主要是认知的,亲密是感情性的,而激情是动机性的。这三个成分程度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但从边缘情人的情感状况来看,有亲密,没有承诺,游走在激情边缘,似乎不属于七种爱情类型之一。但其实边缘情人只是“浪漫之爱”的前期发展过程,整个暧昧的进展,就像性爱的“前戏”一样,随着亲密程度的增加,最终会克制不住地走向激情的性爱。那些没有走到激情阶段的边缘情人和边缘友谊,只是客观条件和激发事件没有满足和发生而已。这也就可以解释,那些“红颜知己”、非GAY“男闺蜜”结果大多会是授受不亲了。

♦  “浪漫之爱”:当程度高的亲密和激情一起发生时,人们体验的就是浪漫的爱。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具有亲密和激情两个因素,双方的关系不需要承诺来维系时,被认为是一种最轻松、最享受、最唯美的浪漫之爱,所谓“没有承诺,却被你抓得更紧”。浪漫之爱,若是缺乏承诺的意愿或能力,则与婚姻无缘,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对“浪漫之爱”的一种看法是,它是喜爱和迷恋的结合。人们常常会对自己的浪漫关系做出承诺,但斯腾伯格认为承诺并不是浪漫之爱的典型特征。

转载请注明:来源心灵咖啡网和本文原址。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