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恋:心动关乎平衡,无关年龄

俗语云“女大三,抱金砖”,似乎对“姐弟恋”持有一定的鼓励态度。但现实生活中则并不尽然如此,一段年龄差距过大的姐弟恋情往往引人侧目,并且很容易遭致双方家庭的反对。而当事人也会在头脑层面不断地质疑自己和对方:这段感情的基础到底是什么?面对外在压力,我们真的可以结成稳固的关系联盟么?

按照传统心理学的分析,在姐弟恋中,女人的“母性”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而男性则有可能受到“恋母情结”的主导,让他倾向于依恋比自己年长的女性。然而,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和追求个性化的当今社会,这种僵固的心理学观点正在受到挑战和颠覆。

专家访谈:姐弟恋中包含了非常复杂的可能性

专家简介:钟谷兰:“生命之花”工作室创始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咨询硕士,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师。

姐弟恋常常因为年龄差距过大而引起哗然,怎么看待这个情感现象?

钟谷兰:关于恋爱这件事,我们的头脑总是会有很多设定,比如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段关系应该怎样。但当爱情发生的时候,它往往是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它会触及我们心灵深处更隐秘的,甚至会显得有些神秘的那个部分。

姐弟恋这个说法,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惯常的、关于男和女的年龄配置应该是怎样的头脑设定,所以这种关系就会让我们觉得很特别。但实际上,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有很多种不同的可能性,如果你足够诚实,允许这些情感可能存在,甚至允许它发生的话,你就可能会跟和自己年龄相差很多的人产生恋情。

也许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那样的机缘,你遇到一个比你年纪小很多的男孩子,然后你会有心动的感觉。但是你会不会真的采取行动,包括两个人有没有缘分可以真正走到一起呢?在现实中,真正去发展出一段事实的姐弟恋的情形可能不多,所以会引起我们的惊奇。

按照传统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的情感模式可能和他的原生家庭经验有关。在姐弟恋中,是否可以观察到一些普遍的心理共性?

钟谷兰:和原生家庭成长相关的原因肯定会有一部分。但我现在的观点是,这种心理分析其实只涵盖了冰山一角。比如荣格会谈到集体潜意识,那可能还有集体潜意识的东西在里面。

单纯地运用理性去做心理分析,很容易得出一个因果关系,但其中往往会暗含某种批评,比如说,“我缺乏安全感”,那么我就很容易因此而有一种自我批评。在姐弟恋这样一种关系里,的确会有很多心理需要在里面,但就像我刚刚说的,一个人心动的瞬间可以有很多,这里面包含了非常复杂的可能性。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东西让你欣赏,首先不见得是年龄的东西,而是这个人本身的特质。年龄往往是我们的头脑会去想的问题,但你喜欢他还是不喜欢他,更多是内心的直觉。我们说“相由心生”,你对一个人的感觉也是很快在心中形成,如果要去做理性的分析,不见得能说出具体的原因来。

姐弟恋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可能更容易发生,因为男女的生理高峰期是很不一样的。

钟谷兰:人们确实会有生理本能的部分,和人类社会的那些规则是完全无关的。现在心理学的研究也认为,我们不仅有大脑,还有心脑和腹脑,它们有各自独立的神经系统。那么爱情、吸引力,更多是在心和身体的层面去做出判断和选择。但是我们往往会在头脑的层面去纠结,然后就会出来很多问题。人的很多困扰,都是因为这三个层面不一致、不协调造成的。

在生理和心理层面发生的吸引是很多的。关键是在头脑层面,一个人有多诚实、多有勇气去承认它。对于姐弟恋,可能有的人比较反传统,不太囿于规则,所以他敢于去尝试这种关系。而另一些人生活在既定的社会规则中,他可能深深地压抑了一些东西,甚至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所以他的感受力比较麻木,内心也不容易被触动。或者他感受到了,但是他感到害怕,就会立刻往后退,根本不会去尝试。 (来源:心探索)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