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冲突
韦志中(广州韦志中心理工作室创办人、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表面上看是青年人的爱情困扰,实际上却是来自东方的性爱价值观遭遇全球化的冲突。向左走,坚持贞操观;向右走,向现实妥协,跟着感觉走。这是问题的根源吗?不是的,实际上不论你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只要自己是坚定的,都不会痛苦,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哭泣。
显然真正的问题来自于自我的冲突。每个人都有自我,自我中不仅包含自己的价值观、气质、性格等,还会包含着自我之外的重要他人。东方文化下形成的自我是上下级的,重要他人主要是父母和孩子。西方文化下形成的自我是平行级的,重要他人主要是伙伴或者恋人。一个人的心理发育和成长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从上下级的自我模式中转变成平行模式,这样才能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新自我中心主义”。
东方文化下的孩子们,一边走出国门实现自我,但离开爸爸妈妈之后才发现自我原来还没有转成平行级的模式。于是,问题就来了,回头问妈妈的时候,她一反常态很温柔地说你长大了,自己决定。这就是目前许多中国父母的“双重标准”,需要你大你就长大了,需要你听话你还应该是个孩子。
JJ应从现在起,让自己的重要他人模式,从上下级转型到平行级。当你身边有很多亲密的朋友,他们成为你自我的一部分,你会逐渐发现你实际上和很多人都有可能结婚。
超越寂寞 寻找真爱
李建学(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治疗师、高级婚姻治疗师)
JJ一直纠结于印度男友和自己在一起到底是因为真爱还是寂寞,而我感觉这其实是JJ自己内心的一份纠结。从JJ的成长经历来看,当她感受不到父亲的爱,觉得父亲不爱自己,她会不断寻找这样的证据。那么,在长大以后与异性的交往中,她也难以感受到对方的爱,并总是不自觉地去验证这个“事实”,也总能找到这样的证据。
出国留学对JJ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因为直到出国前她都还没完成与妈妈的心理分离。出国对她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心理学意义。这样不但促进了JJ独立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她人格的不断完善。我们年幼时看待事物简单直接,往往只看到表面,觉得妈妈的细腻是爱,父亲的粗糙是不爱,如今我们已经长大了,是否可以用成熟的眼光和思维去感受父爱呢?父亲也许不如母亲细腻、体贴,但这份爱同样是沉重的。当变得成熟独立的JJ重新回顾,能感受到父亲那份沉甸甸的爱时,她就会更容易发现别人对自己真正的爱,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可爱的人,也才会更有能力追求自己的真爱。
张荣(家庭治疗与性心理治疗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4岁,是个我们听着都羡慕的年龄,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时,但是你说孤独却让你抑郁了一年,在这里细想一下让你抑郁的真的是孤独吗?还是孤独之下那颗渴望温暖与爱的心,这份强烈的渴望又有怎样的来源呢?你反思到你的爱情有你父亲的影子,所以在你自己的爱情中,对另外的一半你试图去修正和传承,比如你要寻找一个比自己成熟,可以照顾自己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是温文尔雅的,不会不讲道理,你的两位男友都是有高学历的,同时他们都很孝顺,比较听父母的话,特别是在你们的关系上,所以问题不是有这样的男生,而是这样的男生就会进入你的关系。是你在爱他们,还是他们正好满足了你的需要?问题也不在于是否跨国之恋,真爱是可以穿越这些的,只要你愿意去真正地爱,而不是让对方满足自己孤独的需要。
你意识到自己不够自信,这是多好的事情,而且你不断地在思考在叩问自己,遇到问题还知道询问,这是多聪明的选择啊!其实答案就在你的心里,你只是有点不太确定罢了,你也清楚服从内心的情感,需要一些勇敢,你行吗?行,就往自信的方向又迈了一步,但是有害怕或者是担心,对吗?所以需要勇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