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婚要做好心理和情感准备

近期《非诚勿扰2》的上映掀起了人们关于“试婚”的探讨,有些朋友会说:“试婚”不就是“同居”嘛!其实两者是不同的,严格地讲,抱着“试婚”态度的人从某种角度上是指试图走入婚姻这种责任性的关系当中的人,但是“同居”的人则不一定。

从词汇意思上看,“试婚”是指实验婚姻,它不是正式的婚姻,只是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实验。

在中国的儒家文化里,试婚是被谴责的,它打破了人们对于婚姻的严肃性,抛弃了一夫一妻婚姻制的道德观点。而同居,是指两个人出于某种目的而暂时居住在一起,现代主要用狭义指异性之间。同居跟试婚不一样,主要在于它可以是在某种目的下双方“同居”,而有时不涉及“婚姻”、“责任”等问题。

“试婚”的许多人中,其实是对于双方未来的婚姻存在顾虑或对于自己的不自信等,因此而给自己带来上述的观念和行为,这样的人面对感情的时候,大多会采取一种回避性的处理方式。在自己的情感潜意识世界里也常常带有不确定因素,有的人虽然已有所意识但仍不敢去面对,就好像《非诚勿扰2》中的笑笑从北海道回来后对秦奋的感觉一样。于是,片中的笑笑就想用“试婚”来逃避自己的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这样年轻男女试婚的案例。我们可以告诉和笑笑一样的人什么呢?用很简单的问题就能说明。现在大学里也不乏有年轻男女同居,两个人在一起无论怎样都很幸福,但是当要谈婚论嫁时,大家就会在接下来的生活、事业、情感复杂的网中难以挣脱,逐渐发现对方的缺点。

其实试婚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同居时,我们的心态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们要更多的时间在一起”,所以怎样都是好,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试婚”的前提则截然不同,“试婚”冲着婚姻去的,带有一种责任感。在一起时,双方会带着一种挑剔的心态,总想着看对方到底是不是合适的结婚对象。这样一种前提心态“试婚”必定是失败的,因为它从开始就带有否定的意味。

“试婚”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汇,我个人不想说弊要大于利多少,但想告诉大家的是,“试婚”不仅要讲究双方个体的性格、气质类型、认知结构等等,还有天时、地利、人和,即彼此的周围环境适宜你们采取试婚的方式彼此了解。

可以说,试婚不但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更要做好情感上的准备。认真的看清楚自己的心和他人的心,不要因为追求完美,因为自我的胆怯而失去了爱你的人,或是你已经爱上但你却不知道的人。

很多人“试婚”是由于受到很多负面影响,就像片中笑笑说:“要试,我们就试那种在激情退去后,是否还能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的婚姻,从七年之痒开始,比比谁更讨厌。”笑笑想和爱人相依为命、不离不弃,但是她和现代许多女性一样,很害怕“七年之痒”、“人老珠黄”等未来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是指向未来的,是谁也不知道的。

心理学有这样一个观点:人类的痛苦均来源于拒绝接受现实,让自己活在过去而变得抑郁,让自己活在将来而变得焦虑。

片中的笑笑是拒绝接受现实,活在将来并为将来焦虑的类型。她知道秦奋对自己好,也清楚以后很难再遇到比秦奋更好的男人,但她无法确定自己对秦奋的感情是好感还是爱,浪费自己去体会情感的时间,而去面对不该在意的不必要的细节现实。

无论对于“试婚”还是“婚姻”、“同居”等等情感问题,建议大家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对于未来我们要给自己留有空间去填补,而不能用现在的时间去验证,万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而这样的规律和法则就蕴藏和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怎样去实现我们想要的未来是要靠彼此双方个体的付出与努力,而不是简单的进行“试婚”。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就像双人舞蹈,和谐的方式有很多。一是两个人舞步相同,姿态相似,同心跳得像一个人似的,但这不是在一起的最高境界。

另一种舞蹈是双方舞步可以不同,姿态可以不一,但节奏却一致,舞蹈呈现着内在的和谐。跳舞的人根据自己对对方的了解,身随心起,步随意发,跳到高潮时,两人的舞姿高低相错,刚柔相济,相得益彰,这才是婚姻的最高境界。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