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性格更为细腻、敏感、易波动,遇到挫折时影响也更大。多项研究发现,女性抑郁人群远大于男性。在3.8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上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郑安琳教授,请他指点女性如何远离抑郁。
郑教授介绍说,一般抑郁的产生需要两个因素,一是性格因素,抑郁者的性格多为内向、多思、多疑、多虑,或性格急躁、好强,或十分敏感、易受,情绪波动大。二是不能摆脱的社会心理因素,比如求学求职失败、亲人离世、身患重病等。女性的心理防卫能力较弱,发生抑郁等心理障碍的比例也较男性高。其中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面对的社会也不尽相同。
青少年时期:学习与交往压力
这个阶段的女孩面临的主要是学习压力、情感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女孩进入青春期后,雌激素和孕酮激素急剧增加,研究表明,青春期女孩激素的分泌紊乱就可能导致抑郁。如果学习更不上进度、成绩下降,就容易出现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等一系列躯体症状。在情感上,青春期女性开始发育,面对朦胧的情感问题开始感到困惑。也有的女孩对于人际交往十分敏感,一旦感到被同学排斥,极易加重压力。
青壮年时期:就业与婚姻压力
就业与婚姻是这个时期女性普遍需要面对的。尤其是现在白领一族,工作压力大、频频加班,担心被淘汰,同时要兼顾家庭,双重压力更易引发抑郁。经济条件有限和高房价也加重了生活负担。还有不少女性面临着婚姻和生育的困惑。传统的"男高女低"的择偶观,使白领男女之间出现了非自然的比例失调。现在白领女性"剩女"多,而合适男性少,造成了她们择偶难的现状。就业和经济压力也让她们在选择生育时顾虑重重。
产后:警惕产后抑郁
据有关研究发现,不少女性在流产后6个月内,容易发生明显的失落感、内疚自责的情绪;而正常分娩后,有1/4的女性会在6周内情绪低沉,悲伤哭泣,一般在3~6个月内能自行恢复。有的则将持续1~2年。近日在上海闸北区就发生一幕惨剧,一名33周岁的母亲被发现坠楼身亡后不久,她年仅7个月大的儿子被发现死在消防楼梯的通道内。事发后,亲属在其家中发现了坠亡女子留下的多份遗书,字里行间隐约透露出她想"把宝宝带走"的意思。初步推测该女子很可能是被产后逼上了绝路。郑教授指出,一部分女性对于生育无充分思想准备,或是对于孩子性别不满意,或是对于自己成为母亲这一角色心理转换不良,又或者产后放大了生活中的种种矛盾,都可能导致产后抑郁。
更年期女性:面临五大危机
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烦躁、焦虑、紧张、易怒等症状。更年期抑郁症多发于40-55岁的女性中,郑教授认为,在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主要面临五大危机。
首先是情感危机。现代社会,中年男性面对的诱惑增多,他们的妻子往往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夫妻情感淡漠、经常争吵,担心丈夫出轨,都增加了女性的心理压力。
第二是子女的教育、就业危机。一般中年女性的子女不是在读大学就是面临工作就业,母亲往往特别操心,如遇不顺,压力也随之增加。除了子女问题,中年女性多数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这也使她们的负担更重。
第三是健康危机。随着绝经,女性的生理出现一系列变化,以往并不需要担心的身体开始"出状况",高血压、肥胖、高血脂、骨质疏松、关节退行性变,成为更年期女性不得不面对的健康问题。
第四是从社会角色到家庭角色转换不良的危机。中年女性退休后,从繁忙工作的状态一下子变成完全的家庭主妇,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原本每天与同事的交往大大减少。而她们的丈夫又多数还在上班,子女也读书就业,长时间独自一人在家庭中的孤独感,使一部分女性无所适从。
第五,害怕"更年期后不再是女人"的危机。传统观念中女性不愿正视性问题,更年期后更是回避性生活。
老年抑郁:多与丧偶,疾病有关
老年抑郁多数与丧失亲人尤其是配偶、患有多器官疾病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女性要面对更多亲友的离世,尤其是配偶去世,可能会导致老人缺乏情感支持、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从而导致情绪变化。尤其是女性,她们对外界变动更敏感,因此更容易抑郁。老年女性也多数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这都增加了老人抑郁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医源性误诊,使患者接收了不良心理暗示,同样可出现躯体症状。
重视心理问题及其导致的躯体症状
郑教授指出,当女性面临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迟迟无法摆脱,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典型的如失眠早醒,约有70%~80%的抑郁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通常入睡无困难,但几小时后即醒,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焦虑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恶梦多,还有少数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过多;情绪低落,轻者心情不佳、苦恼、忧伤,终日唉声叹气;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望,有自杀倾向;兴趣下降,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对做任何事都失去了兴趣;疲劳倦怠,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轻者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食欲减退,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悲观消极,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甚至选择自杀作为自我惩罚的途径。还有一部分患者并不觉得自己抑郁,但确实感到浑身不舒服,跑了很多家医院,做了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X光、B超、头颅CT,甚至核磁共振都做了,并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变,这可能就是以躯体不适为突出主诉的隐匿性抑郁症。
如果上述这些症状持续出现2周以上,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排除心理因素。郑教授指出,实际上,抑郁通过及时治疗是可以改善和康复的。但如果不重视、不治疗,就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可能使病人走向极端,甚至自杀。
那么,女性应该如何预防抑郁呢?郑教授认为,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却可以修饰。平时应有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告诉自己"没有长不好的伤疤","痛苦和快乐都是自己找的",善于苦中作乐。同时,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一个人如果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会对身心造成伤害。鼓励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多参加集体活动,少封闭自我。通过与他人交往,参加社会活动,建立自己的生活中心。如果遇到烦恼、挫折,可以向亲人、朋友倾诉,有助于及时调整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