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启示录》最广为流传的话题,应该是胡歌与闫妮在剧中的一些激情与接吻片段吧。尽管那一些些的片段的确令人咂舌,然此刻却想说一下那份爱。不是他俩的爱,是剧中胡歌扮演的鲍家明对于小强的儿子毛毛的爱。
最初那份狭窄的父爱
想必看过的人还是对鲍家明的行为还是有印象的。
最初鲍家明带毛毛去见亲生父亲的时候,毛毛只叫他爸爸,并且行为表现的非常亲昵,尽管是真实流露,但是还是带有一点炫耀的成分。当然,也可能是为了给于小强出一口气,毕竟当初是刘家怀疑孩子不是他们的,而现在想要跟孩子见面,认回他们的亲孙子,谁都难以咽下这口气的。
这个时候的鲍家明表现出来的父爱,是专门对于小强的孩子毛毛非常自私的爱,尽管他给了毛毛一个父亲所能给的所有,但是还是在毛毛没有选择的时候就剥夺了毛毛获得其他爱的权利。
而什么叫真正的父爱,是指父亲给予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温暖。父爱是严肃、刚强的、博大精深的。是父亲从男人的角度,给予孩子坚强、自立、自强、自信、宽容,使孩子能感觉到与母爱不同的爱。这与鲍家明自私的爱是非常不同的。
毛毛叫刘光耀老伯伯是鲍家明最想看见的,也是最容易导致观众唏嘘的场面。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当然于小强也有她做得不对的地方),这就是婚姻/感情里面两个人不信任的结果。
这个结果的最大受害者是毛毛,当初还未出世就被冠名为“野种”的孩子。尽管鲍家明想维护于小强,但是由于他当初再三强调自己就是孩子的父亲,导致误会越来越深,一切都难以挽回。毛毛没能在自己的亲生父亲的关爱下出世,后来又一直被剥夺亲生父亲爱他的权力,尽管鲍家明是个很不错的父亲。
而闫妮作为母亲,考虑到刘家母子本来就与毛毛有血亲关系,外加上女性天生的体贴,所以她会考虑到他们的感受,而让他们更多的来见毛毛。父爱是同母爱一样伟大的,但是鲍家明的爱,却更多地牵扯了为于小强抱不平的心态,但也无可厚非。
转变后一份真正的父爱
最初,当鲍家明知道孩子在刘家呆了比之前约定的更多的时间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生气,这是他的自私,只从自己的角度去为毛毛考虑。他就觉得,凭他们家当初对于小强的不信任,与各种冷言冷语打击讽刺的态度,他们就不配有看毛毛的权力。
而且,他也非常的肯定,自己能给毛毛一份堪比亲生父亲的爱。
但是他忽视了骨肉亲情,哪怕比亲生父亲更疼爱,但是血缘关系也是不可磨灭的。后来,当鲍家明看到毛毛和自己的奶奶与亲生父亲在一起的时候,那份纯真的笑容。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
他们对毛毛的爱,对于孩子而言没有坏处只有好处,因为这让毛毛得到了更多的爱。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有更多的人爱他是一件好事,更何况那人是自己的奶奶与亲生父亲呢。他鲍家明作为一个继父,不能剥夺亲生父亲爱毛毛的权力。
剧情到了这里,关于这场争孩子的大战也就差不多了。其实很多再婚家庭之间,就会产生这样的局面,重组的家庭不让前夫/前期来看孩子,其实对于孩子而言是剥夺了他们获得爱的权力。
一个继母剥夺了一个孩子去看自己的亲生母亲,孩子怀恨在心,就更加的不会开口叫她一声“妈妈”。这样剥夺被爱的行为更多的会导致,孩子与继母两个人之间的误会与怨恨越来越深,直到难以挽回的地步。
尽管可能更多的人会觉得孩子可能会帮助自己的亲生父母牵线搭桥,然后两个人再重新开始。但是既然一方或双方都已经再婚,那么一切都已经洗牌重新来过。
作为一个继父/继母要放宽自己的心胸,当初你能接受一个带着孩子的TA作为你的另一半,你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并且调整自己心态。你爱这个人,但是你同时也需要爱TA的孩子,因为孩子就是她的一部分,而爱的最大表现就是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爱。
所得启示:不要随便剥夺他人得到爱的权力
在笔者眼中,最让笔者得到启示的就是这么一份宽容的爱。从鲍家明最初对毛毛和于小强自私的爱,到后来的渐渐开始放开毛毛到刘家去见奶奶与亲生父亲,到最后的放下刘家对于小强的伤害,明白自己放开毛毛可以让他得到更多的爱。鲍家明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这是一份成熟的转变,一个男人的转变。这也是在阐述所谓的爱的定义,并非那种狭隘自私的爱,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并且宽容的爱。
联想到婆媳之间,两个女人其实都想对这一个男人好,而婆婆或媳妇的存在,只是多了一个人对自己所爱的男人好,只要双方能很好的沟通,有一人主动表达出这样的想法,或许很多的事情都会渐渐的迎刃而解。
然生活中的我们却更加自私的总是从自己的角度为自己辩解,没有从一个更深更透的层面去解读为什么你与婆婆/媳妇(或你的媳妇与老妈)之间会产生争吵的原因,所以,我们会有诸多误解与误会,然后逐渐演变成一场更大的悲剧。
而其实两个女人完全可以心平气和的好好的爱那同一个男人,没有必要争来争去。毕竟你们不是原配与小三的关系,而是婆婆与媳妇的关系。
所以,请不要因为你的自私而随便剥夺了他人得到爱的权力。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心灵咖啡网和。
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