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家家游戏一点都不低级

许多人在孩童时代,都和伙伴玩过“过家家”游戏。心理学家达维多夫把儿童此阶段特征概括为“游戏活动”。 

“青梅竹马”性游戏带来快乐感觉此阶段儿童在性生理上:喜欢和异性的小朋友玩,他(她)们更加明白,小男孩和小女孩有本质的区别,小男孩站着小便,女孩蹲着解小便,男女进不同的洗手间。

一些小男孩这时不愿意让妈妈给洗澡,明显地出现了“避母”现象。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异性小朋友都喜欢他,小女孩愿意挨他坐;做游戏时争着拉他的手;孩子们玩“过家家”游戏时,都等着他扮小新郎。一天,我问:“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个小朋友?”一个小女孩说:“他长得漂亮。”另一个小女孩说:“他聪明。”也有的说:“他讲卫生,穿衣服干净。”

我得出一个结论:这时期的孩子对漂亮的异性小朋友产生明显好感,而这种好感直接来源于外在的长相、穿着。这说明,儿童期的孩子对性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在扮小新娘、小新郎的游戏中,女孩都亲了小新郎的脸蛋,两只小手亲密地拉着。这种亲吻、亲近的动作,显然是模仿大人的行为,这些“青梅竹马”的性游戏,反应了儿童的天然的性的表现,以及性社会化的过程。她们“过家家”的游戏,是在寻求情感中的重要因素――亲密。

这一时期的小男孩还喜欢“骑马”,骑在木头上或者长条凳子上,或长辈的背上,模仿马的奔驰状。这不仅是小男孩的游戏,而是小男孩性本能的一种释放,是生理、心理的需求表现,这种游戏给他们心理上带来了快感和快乐。

5岁以前是性教育特别有效的时期

学龄前儿童期的孩子具有的性意识萌动,是与生俱来的生理现象,如果不了解这种自然变化规律,等孩子长到青春前期、青春期时,有时就会产生担心和焦虑,甚至做出一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影响身心健康。美国性教育理事会主席考尔德伦博士指出:“儿童阶段尤其是5岁以前,是性教育特别重要而有效的时期。在这段时间接受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将决定以后一生有关性方面的问题。”

所以,对学龄前儿童要注意:

第一,进行简单通俗的性生理知识教育,解除孩子的各种性疑问和神秘感,不要遮遮掩掩,更不要错误地引导,切忌对孩子的性举动大声呵斥、恫吓,说那是肮脏淫秽,好孩子不应该问之类的话语。要正面、直接、耐心地告诉孩子性生理知识,让孩子心情愉快地体验和异性伙伴游戏的快乐。

第二,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性角色意识的心理教育。引导他们分清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

第三,教育孩子防止性侵害。告诉孩子身体的哪些部位不能让外人摸碰,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物品,不要跟陌生人到离家较远或离开小朋友的偏僻处,不给陌生人开门等等。

第四,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受到了性侵害,不要责怪孩子,把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要弄清事实真(相),尤其是小女孩受性侵害后,不要有怕见人的思想,要积极用法律讨回公道。

第五,家长发现儿童有手淫现象,不要训斥、打骂,要耐心引导,免得给孩子造成精神负担。第六,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孩子一定要和父母分床睡,家长不要搂着儿子或女儿睡觉。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