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对不起,我北大毕业,但我没能挣大钱、当大官。”
又到一年毕业季,近日,北京大学未名BBS的匿名板块上发出一个帖子,题为“你们的父母也这么想吗”。帖子作者在帖子中写道:“本人,今年小硕毕业,找了份起薪8000多元/月、年底会有些奖金的工作。未来会有些许上升空间,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本来对物质没有太多期望,但是我爸爸早就在亲戚面前夸下海口,大约是我每年赚上百万毫无压力之类……知道我的offer状况之后,更是对我恶语相加,认为我给他丢了脸……打了好多电话骚扰我……他还说北大的学生应该去当市长、省长……”
北京大学未名BBS的这则帖子引发北大学生和网友的热议,这大概也算中国式父(母)子(女)关系的一个缩影。而在这其中,引发亲子冲突最为根本的问题就是:父母是支配型父母,而孩子却是有着独立思想的人!
其实,很多父母都会像发帖者的爸爸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个月能赚上百万的工资,能当大官有大权,来证明孩子的“高学历”、“高能力”、“高地位”,来证明他们的孩子是秉承了自己的优秀基因,以此烘托自己的“成功”;给自己找到可以向他人炫耀的焦点,让自己的脸上增光添彩!
殊不知,这样的父母太过于虚荣,也许在他们的世界里,放在首位的只是他们的面子;他们很享受这样以爱的名义,支配孩子人生的过程。他们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的学习、成长、工作乃至生活的全部,都会按照他们所憧憬的目标去设定安排;他们会以自我为出发点,把自己的喜好、想法、态度,强行的转嫁给自己的孩子,一旦不如己愿,就会软硬兼施的像孩子“泄愤”,或是装可怜示弱、或是无情地打骂孩子等;他们会把“我这是为了你好”挂在嘴边,用这世界上最可怕的语言,来阻挡孩子反对的声音,阻止孩子反抗的行为……
其实,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如此行为,可能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难以磨灭的巨大痛苦,甚至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孩子从小就在这样支配权利的人际关系中成长,使其思想和行为造成了严重的束缚,自主性得不到尊重,没有平等可言。长期以往,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更无法从自己生活中的痛苦中解脱,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又得不到及时宣泄,很容易会从一个受害者的角色,演变成一个像他父母那样对待他人的人。
如果,我们真的很爱孩子,很希望孩子过得幸福。那么为了孩子,不要再做支配型的父母,不要再去支配孩子的人生!把孩子当作自由的个体,当作独立自主的人,去尊重、去对待吧。也许这样,孩子会感觉很幸福,我们也会感觉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