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学了,在学校当上了班干部,是件令人高兴的事,这说明孩子一定有在某方面突出的才能,也意味着获得一些锻炼机会。然而有时候,这并不是一件真令人放心的事。老师为了便于管理,会让孩子监督孩子,获取信息之后,发难于不遵守某些制度的孩子,且夸奖、奖励报告信息的孩子。孩子成了小密探,一面为了获得关注、认可而搜集同学不好的表现,一面可能被同学厌弃、排挤。
■案例解析
家庭
爸爸在做什么呀?
小英似乎更喜欢爸爸。叫她亲一下妈妈,她立刻跑到爸爸脸上亲一下,亲完回来还要对妈妈笑。妈妈觉得不是很公平,对小英说,你是不是不喜欢妈妈呀,不喜欢妈妈,妈妈就不高兴了,不陪你玩了。
因为小英爱爸爸,妈妈有事没事就问,你跟爸爸在一起玩什么呀,还叮嘱小英,你也帮妈妈看着爸爸,妈妈会有奖励哦。之后,小英确实开始讨好妈妈,常常听爸爸讲电话,然后转述,还翻爸爸的东西。
●分析
这是在利用孩子的“游戏心理”
在家里,让小孩当密探来了解另一方的动态,在一些不稳定的家庭中也是常见的情况。比如通过小孩了解爸爸与什么人往来,爸爸的电话在讲什么等等。当小孩做了就给予奖励,结果小孩在小时候,觉得挺好玩的,他们会以为是一种游戏,也可以哄大人高兴。孩子的心理是要获得关注。他很懂得如何讨好和刺激家人,容易被利用。
副作用:这位妈妈已经培养了一个讨好者、告密者。孩子认为告密是一种能获得更多认可和奖赏的行为,长大后他们在人群中也可能成为一名告密者或是非的传播者,这样直接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现在职场中不乏这样的人。
因为信息是通过小孩而来,信息的客观度有限,容易造成误解,所以祖辈在参与儿女争吵时也容易产生矛盾。孩子可能也会因为自己说出某些事造成家庭矛盾而怪罪自己。
建议:家长要做就是停止打听,自己参与到交流中,(交流不等同沟通,因为单向沟通都是沟通,但家庭需要双向的交流)。不要为孩子爱你多少争风吃醋。
无辜地变成了密探
孩子给爷爷带,妈妈一早告诉爷爷不能给孩子吃肯德基。妈妈为了确认爷爷是否给孩子肯德基,每次路过肯德基就旁敲侧击问薯条好不好吃啊,汉堡好不好吃啊。孩子当然不知道妈妈的“诡计”,就说好吃好吃啊。完事后妈妈就会跟爷爷提意见。(爷爷还告诉过孩子不要跟妈妈说带他吃了肯德基)。
●分析
父母不光明磊落容易让孩子对人不信任
这样做,虽然没有直接让孩子当密探,但孩子也无意中成了信息传递者。而且妈妈的手段还不是太光明正大。
副作用:当这件事情让孩子知道后,就会让孩子感受到被欺骗的感觉,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孩子从心里对妈妈的反感。同时,也是破坏家庭和睦氛围的做法。让孩子对妈妈甚至其他人产生防备。
建议:老人家对小孩的疼爱之心是正常的。因为在过去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足,或自觉爱得不够而产生一种内疚之心,当第三代的孩子来了,自己的时间也有了,补偿之心就自然而然产生。要认可祖辈对孩子的爱,然后讲述危害,并且不要让孩子感受到被欺骗、利用。信息不是为了妈妈去向爷爷发难。
就算信息是无意中从孩子口中获得,也要注意保护孩子,探讨问题时,不要让孩子知道。
学校
好孩子负责“抓纪律”
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出现了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学校规定不能再带手机。可是并不能完全制止。老师便安排了几个孩子负责监督。读四年级的雅熙因为平时遵守纪律被选中,老师承诺举报可以给她优评。后来雅熙发现一个同学带手机,就报告老师。同学被批评,老师还告知家长不能再带手机。本来以为没事了,结果同学不服气,指责雅熙是“奸细”,还拉拢很多同学对雅熙进行攻击。雅熙自此很不开心。
●分析
培养出畸形的“责任心”
学校课堂好比初级版办公室政治,有些老师控制欲比较强,俗话说知己知彼,他们希望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状态,从而能把一些危机事件“及时”扑灭。有些老师喜好新闻播报,总想了解每天的课堂新鲜事,从而能更好地与学生处好关系。每位老师让学生去获取不同信息总有T A的出发点和缘由。
副作用:似乎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但是畸形。小密探会被孤立、敌视,又或是养成口无遮拦的坏习惯,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审视,又或因此“副业”而影响了“正业”———学习。
建议:师生之间的沟通,当然最好是老师亲自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聊天、谈心,真真正正与学生坦诚相见,以心相待。像手机这件事,先不论不能带手机去学校的规定是否适当,老师处理的焦点要放在为什么不能在学校玩手机方面。告诉学生它的作用只是打电话联络用。有时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会准许孩子带手机,不能不论青红皂白就骂孩子带了手机。有时他可能都没有玩,只是带来了。
要孩子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出发点应该是锻炼孩子的组织、管理、创造等能力。不要把孩子当作工具,更不要这么明确地条件交换。
■危害分析
很多大人以为小孩没记性,叫他做什么没关系,或者以为对他是锻炼,却不清楚如果执行不当,这些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人生观、人格等的形成。培养小密探,有可能会付出长远的代价。我们无意中让孩子成为“告密者”、“小密探”,又是否知道,这些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成长危害呢?
1、使他们失去诚信
同学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充满关心、温暖、爱的支持关系。孩子认为检举坏的东西是好事,会导致他与别人之间的诚信缺失,没有关心、温暖、支持。比如在学校,没有人敢在同学面前说多,有勇气说的人也会带有对抗性、挑战性。当然若有学生不去理会这些权威,也算是幸运的。
同学关系是朋友关系的基础,从小没有树立榜样,互相出卖,以后也会有用出卖朋友获利的意识,影响人际模式。有些孩子会把“建立关系”这件事看得很神秘。
2、使他们相信“不劳而获”
孩子应该赋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观念。学校里这种检举就受表扬,在家里保守或传播了秘密就得到奖励的事让孩子知道原来不用很努力学习就可以有这么多好处,人生观受到影响。有部分以后都难积极努力,也会出现十分反感讨好者、懒惰者的现象。
3、使他们对人产生戒心
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内心不敢向别人打开,怕自己的东西被人看到,过度保护自己,活得不真实,很小心。生存模式异化。
4、在婚姻生活中不信任对方
在生活中与老婆、孩子难产生爱的美好关系,有防备,有不信任感。
■专家指引
培养“小密探”前,先反思自己
如果你有意培养小密探,不妨反思自己的动机和方法。
1、你一般希望获取的信息,对自己的评价,自己的权威有无受到威胁,有无被爱。实际上是不安全感、不信任的心理的投射。所以要修正你自己的信心、重塑自我价值。这时你会发现,你想探听的消息很多都是没必要得到的。
2、想清楚你要的信息是否有必要通过孩子获得。把孩子扯进来,危害了孩子,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通过感受、观察、沟通去获取想要的信息。
3、获得信息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我掌握了你的把柄”,不是为了去吵架,而是便于想出更全面的办法解决问题。
■专家释疑
老师问:有些孩子真的不是很遵守纪律,尽是捣乱,怎么办?
答:既然已经知道了某些孩子特别爱捣乱,那还要学生来做密探干什么?这时候的问题不是监督他,而是想办法有效引导他。找出他捣乱的症结。
而且老师的心思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自信心、创造力,唤醒爱等方面,要研究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老师能做到如此就已经很好,孩子也会自己管理自己。
家长问:家人之间有时存在着秘密,很想了解他怎样看待我,有没有对我不满,或者是否有外遇,孩子可能是适合的人选?
答:把孩子牵扯进来是很自私的。如果其他家庭成员不愿与你沟通,说明你自身出了某些问题,或者对方出了问题。你多放心思修正自己,和关爱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