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讨厌你

一些在学校表现好良好的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细剖根源,这种差异是因为不满意父母的一些行为而导致的恶性循环。

哪些是最让孩子讨厌的?

第一、唠叨式

很多孩子说,一听爸爸妈妈唠叨就烦。

为人父母想一想:夫妻之间总唠叨你还烦呢,更何况是孩子。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第二、数落式

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你怎么不做作业?你怎么只知道玩?……

数落比唠叨更恶劣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这种错误的交流方式常常是破坏孩子学习状态、扑灭孩子积极性火苗的罪魁祸首。

第三、训斥式

动不动就训斥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

始终认为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错误的。

尤其是不吃饭不训斥孩子。

第四、打骂式

打骂式的家长数量不多,但对幼小无助的孩子来说更糟糕。被破坏的亲子关系、被造成的亲情有时很难恢复如初。

第五、达标式

规定孩子考试的成绩要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所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交流方式。家长将脱离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会加重孩子的精神负担。

第六、疲劳式

学校题海战术,家长再额外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第七、包办陪读式

孩子的学习你都替他操心,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

第八、催促式

不断催促孩子,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你该……很多孩子说,我本来准备做作业的,父母一催促饿反而不想学了。小小的逆反心理发生作用,“在别人的催促下干,还有什么意思啊?”孩子的心理其实和大人一样,小孩子比父母还稚嫩啊。

第九、愁眉苦脸式

父母的面孔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很好的孩子回到家里,面对的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孩子在家中会从根本上失去学习的乐趣。父母的这张脸有时决定了孩子的一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