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们要分开的时候请记得孩子

  专家简介:

  张洁

  心理学理学士、学障儿童综合评估与治疗师、儿童情绪社交发展辅导师、国际认可健脑操导师、国际认可身心语言程序学执行师。现为众慧 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儿童心理辅导师,专职“学习障碍 ”儿童及青少年辅导、“广泛性情绪障碍”儿童辅导及青少年情感辅导。

  离婚,已经成为了现实生活当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随着这个问题而来的,除了夫妻双方的财产分割以外,更关键的是双方的分离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正处于似懂非懂的懵懂阶段,当他们面对父母分手这样的事情时,好像很明白,但事实上又不是很明白,家庭环境的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儿童心理咨询师因此建议,当一对夫妻真的决定相互分开的时候,应该与孩子做适当沟通,将家庭环境的变化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减至最低。

  将心理辅导提上日程

  夫妻双方决定离婚,自我的心态首先要调整好。

  离婚,就是一件事,这件事本身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合则聚,不合则散,尽量不要代入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因为这是成年人的事情,与孩子无关。

  但无辜的他/她必须要面对父母的选择,所以一定要在这种时刻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很多离婚的夫妻往往在处理双方情感关系时更关注双方离异后单亲孩子的心理状况、情绪变化以及在学校的学习、社交表现,心理咨询师则建议,最好夫妻双方能够在决定离异的时候与孩子做适当沟通,这样家庭环境的变化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相对顺利过渡到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生活状态。

  目前的问题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夫妻离异之后,往往在孩子出现严重反常的情况了才迫不得已将孩子带进心理咨询室进行辅导,或许可以将这种心理辅导的日程提前至双方决定离婚的那一刻。

  从积极的一面考虑,“合则聚,不合则散”的说离就离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比长期生活在家庭冷战中的矛盾冲突状态中更是一种解脱。父母关系的突变,孩子早就知道事件的发展趋向,尽管他可能不明白大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他显然可以感觉到家庭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强烈不安全感 。

  这里所提到的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离异双方而不是孩子的。从决定离婚一刻,为免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若父母暂时无法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及方向达成一致,最好先征求专业意见,包括法律意见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向应该是父母如何与孩子对离异决定进行适当沟通,而不是直接把孩子推到咨询师面前撒手不管,这会让孩子背上“都是我的错”的标签。若根据离异父母的意愿与孩子进行坦诚长谈,也可以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内由专业咨询师引导进行。

  与孩子进行一次坦诚长谈

  在这样的情况下,儿童心理咨询师建议,可能的话父母双方应该一起坦诚地与孩子作一次长谈,谈话可围绕“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感觉”、“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期待”这样的主题展开,这样谈话的目的是先摸清孩子对父母内心的看法,然后再向孩子表达作为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情感。

  如果不做这样的情感表达,孩子会认定父母不要自己了,这对于孩子今后的心理和成长发育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必须在第一时间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事情与孩子无关,不管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情感是不会变的。

  如果孩子还处于幼儿时期,可以用童话故事来代替谈话的内容。比方说可以用小动物来做比拟,讲述父母分开后,小动物也同样会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爱。

  根据孩子对童话故事的反应,来评估孩子对父母分开这样一个事实的理解。

  如果孩子已到学龄阶段,可以较为直接但相对婉转地与孩子谈论父母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不变的,变化的可能是父母双方当中的一方不再跟孩子一同住在家里。

  需要重视的原则和细节

  当夫妻双方与孩子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必须要向孩子清晰地表达——“即使父母分开,孩子依然是爸爸妈妈最心爱的孩子,这是不会改变的事实。”这样的观点和态度,与此同时,还要表达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你。”

  当然,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问题,所以在与孩子进行这样的沟通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用词,尽量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和不加说明的结果,可能的话尽量耐心地向孩子解释清楚事件。

  其次要注意夫妻双方之间的争执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

  第三需要注意的是夫妻双方之间对待孩子的态度必须要一致,注意,不是尽量,是必须一致,这一点夫妻双方最好事先私下商量达成一致。

  第四,夫妻双方对孩子的承诺必须得到兑现。

  情感的剥离对于成年人而言都是痛苦而漫长的,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亲分离所导致的亲密关系更是被硬生生撕裂。根据过往案例所显示的内容,倘若在夫妻双方的离异过程中对孩子的情绪处理不当,会给孩子一生的成长造成不可弥补的深远影响。

  处理不当可能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是被动接受父母要分离的事实的,当他尚未能够区分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与父母对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时,便要接受生命当中这样的变数。心理咨询师指出,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不当,很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以下影响,包括被遗弃、爱的缺失、价值观混乱和信任危机等方面。

  有些离异的夫妻双方由于可能的怨气而对另一方进行指责谩骂,并且在不经意中将这样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诸如“都是你不乖,所以爸爸不回来了,他不要你了”这样的话语。这种话可能是冲口而出的,但对孩子来说却可能在他的幼小心灵里种下了“被遗弃”的种子,哪怕只有一次失言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由“被遗弃”而导致的安全感缺失很可能会一直延续到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甚至对将来孩子的交友、婚姻产生影响。

  夫妻双方之间的争吵,不论是大吵大闹还是家庭冷暴力式的沉默僵持,对孩子都可能会造成“爱的缺失”危机,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自己不被爱”的现实。孩子甚至会默认是因为自己不好而造成的,潜意识 中他很可能会认为要对自己作出惩罚才能换来父母的和平相处,从而会以一些反常的行为举止来转移父母争吵的焦点,比如成绩突然间的大幅波动、放弃平时的兴趣爱好或沉迷虚拟世界、打架伤人或自我伤害行为等等,都是由孩子所感受到的“爱的缺失”危机所导致。这种种极端的行为表现都是孩子希望通过吸引父母的注意而获取来自父母的爱的,孩子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完全满足父母的期望或完全背离父母的期望。

  夫妻双方的态度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价值观混乱的影响,有些离异的父母出于对另一方的怨气,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往往对方说东自己就说西,对方要孩子做这样,自己就偏要孩子做那样。甚至当孩子自己作出选择之后,夫妻双方还在不停地揶揄或讽刺或抛出“我早就说过”这样的事后言论。尽量避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上意气用事,是离婚夫妻最需要面对的课题。

  更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如果父母不能兑现给孩子的承诺,可能导致孩子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度的缺失一方面会使孩子不再轻易相信他人,另一方面他可能会有样学样,自己也会变成一个不守诚信的人。尤其在重组家庭中,这一点更需要注意,否则可能会产生叠加的“不被爱”的情绪困惑,对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影响。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