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照顾者其实是想得到被照顾者的重视,照顾者可以借由照顾向被照顾者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照顾他的,并且,这种照顾理应获得被照顾者的重视和肯定。
场景回放:
朱朱从4个月开始就一直跟外婆过,现在,已经2岁多了,朱朱妈妈发现孩子跟自己一点儿也不亲,希望能重新获得孩子的亲近。本来朱朱已经学会自己吃饭了,朱朱妈妈硬是从朱朱手里拿过饭勺一口口的喂朱朱;朱朱不小心跌倒了,一点事儿也没有的准备爬起来,朱朱妈妈去赶紧跑过去抱起朱朱,把脸贴在朱朱的小脸上,不住的拍着朱朱的后背说:“宝贝儿,没事没事!”,可是朱朱却挣扎着往姥姥怀里拱……朱朱妈妈埋怨道:“这个小东西,我就不相信不能让你跟我亲,我可是你的亲妈啊!”
心理专家点评:
照顾不是爱,而是一种控制。
首先我们要区分的是照顾不是爱。照顾别人和关怀别人是不同的。照顾别人通常会忽略对方的感受,并没有试图帮助或梳理他们。一般说来,人更愿意去照顾别人,因为照顾别人可以纾解自己的痛苦或焦虑。照顾者其实是想得到被照顾者的重视,照顾者可以借由照顾向被照顾者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照顾他的,并且,这种照顾理应获得被照顾者的重视和肯定。
朱朱妈妈觉得自己是朱朱的妈妈,理应得到朱朱的肯定和重视,孰不知朱朱已经和外婆建立了依恋关系,对妈妈反而不予承认,孩子的表现是很直接的,这让朱朱妈妈有被忽视的焦虑和痛苦。因此,朱朱妈妈在照顾朱朱时,会低估对方的经验,感受的重要,试图将之摆脱;她其实不是照顾别人,而是抗拒自己的存在焦虑。
因此,实质上说,朱朱妈妈爱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她关注的是自己的感受,纾解的是自己的焦虑,所以,她会忽略朱朱的感受,不顾朱朱已经会吃饭、会走路的事实,重新将这些婴儿期的事情在朱朱身上履行一遍。而真诚地关怀,即使妈妈会因此感到痛苦,也不会忽视孩子的感受或经验。关怀包含分享对方的感受,不会企图排除感受。关怀别人是接纳自己和别人,照顾别人则是企图控制别人和别人的经验。
控制会让妈妈看不见孩子的内心感受。
朱朱妈妈用自己的经验去替代了孩子的经验,其实就是在操控孩子。她觉得给予就是爱,但是这种给予对孩子的真实感受视而不见。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朱朱妈妈对朱朱愧疚式的爱,她以为是在补偿几年来对朱朱的爱的缺乏,实质上,她的潜意识中是想掌控局面,她觉得自己对朱朱的爱是应该有回报的,理应受到朱朱的肯定和重视。因此,她的爱忽略了朱朱的感受和发展需求。这种给予的实质是控制,是用爱的名义去掠夺孩子的世界,控制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