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的隐私

 

  作者:张怡筠 

  因为配合电视节目之故,常常会有人信任地将自己的故事或烦恼与我分享,其中最多的,是有一定情感经历的年轻人和为人父母的中年人。

  然而,上周,我遇到一个14岁的男孩,正处在青春期的他,对于和父母的相处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感觉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

  他对我说:“从上初中开始,他们就管我管得特别严。同学来电话都得他们先接听,确定不是女生才转给我。书包更是每天都要搜查,看里面有没有跟学习无关的东西……-”

  孩子最后对我说:“我知道他们也是关心我,怕我分心,功课退步,可这样做真的让我很难接受,感觉自己一点隐私权都没有,就像个犯人一样。”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是隐私”。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我是你爸,关于你的一切,我都该知道”。孩子喜欢被当成大人对待。因此,父母亲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

  所以一些家长福尔摩斯式的侦察举止,其实都不该出现。例如偷听孩子讲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等,这些行为美其名曰是为了解孩子,事实上,家长做了一个很糟的示范,那就是:只要我们自认是在关心别人,就可以不在意别人的隐私,而这往往是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

  为了避免这份“信任度”的无谓伤害,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制订一个专属的《孩子的隐私合同》,写下什么事情是父母想知道并且也可以知道的,哪些属于孩子的隐私,父母应该完全尊重,不侵犯孩子的权利。

  练习:《孩子的隐私合同》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希望被父母当做大人看待。最明显的表现是,孩子开始在意自己的隐私,想要拥有自己的小秘密。父母亲侵犯孩子的隐私权,只会让孩子心生厌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会促使孩子的保密工作升级,更糟的是,不再信任父母,就连不需保密的心情也开始三缄其口。

  因此,建议想当孩子之友的家长们,快快放弃“无间道”的把戏。更高明的做法是,让潜规则透明化,和孩子一起商量制订出一份《孩子的隐私合同》。这一做法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让孩子明白,没有他的允许,父母亲不会透过非正当的渠道去窥探他的隐私。而当孩子觉得受到尊重,就没有理由匿藏心情了。反而更愿意跟父母做分享,提升心情透明度。

  具体方式如下:

  《孩子的隐私合同》

  父母希望知道并可以知道的事               属于孩子隐私的事

  规则:

  1、如表格所示,将父母希望知道的有关孩子的事列在左边;将属于孩子隐私的事列在右边。

  2、双方协商,达成共识,避免侵犯孩子的隐私。

  范例:

  父母希望知道并可以知道的事             属于孩子隐私的事

  孩子的身体状况                              手机短信

  孩子的兴趣爱好                              日记内容

  孩子的学习状况                               ……

  ……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