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当越来越多“不分雌雄”的“中性”打扮青少年在眼前晃动,家长们经常会问:这种现象正常吗?这个社会怎么了?
中国青少年教育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昨日作客珠海文化大讲堂,向珠海的家长们答疑解惑。他认为,孩子的成长不仅仅需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性施教”,针对孩子不同的性别,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此背景下,他更是提出中国已出现了“男孩危机”的观点,直呼“拯救男孩”的口号,认为对于男孩子的教育,父亲不能“甩手不管”,不能使“父教缺失”。
“因性施教”迫在眉睫
“现在应该更多地要‘因性施教’,在孩子的教育阶段,要提倡男女有别。”为什么要提倡“因性施教”?从事教育研究已经38年的孙云晓,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发现,我国社会上已出现了性别模糊,特别是“男孩女性化”的现象。与此同时孙云晓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学校里的“问题学生”大多是男孩,男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甚至到考研和考公务员,各项成绩相比女孩已“全线败退”,“诸如此类现象的出现,都促使我开始全面研究男女孩性别差异,及需要采取的差异化教育。”孙云晓表示,因性施教在国外早已被提出,我国儿童教育的因性施教迫在眉睫。
男孩面临学业等危机
“为什么女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比男孩子强?”孙云晓表示,在现代中国教育的评价体系标准中,女孩子优势较大,力理解力相对较强,这种评价体系和女生相对“文静”的心理生理特点比较契合,而“好动”的男孩子则往往“坐不住”,爱蹦爱跳、爱冒险、情绪不好控制,这都和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格格不入。
孙云晓认为,男孩子除了学业危机,还越来越表现出体质危机、和社会危机,男孩在校园里学业落后、习惯性无助、消极自我,逐渐变成了弱势群体,“这对男孩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男孩急需被拯救。”
提倡“男女分班”教育
基于此,孙云晓认为,拯救男孩的关键,是拯救我们的教育。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着手,改变现在的男女生教育评价标准,“男孩子爱动爱冒险,我们的教育环境就应该迎合这种特点做相应调整,女孩子有语言天赋,爱交流,记忆力好,也应该有相应的标准去加以衡量和鼓励。”
对于社会上有人提出的“男女分校管理”,孙云晓认为,并不一定要“男女分校”,因为孩子还要学会和异性交流。“但我提倡‘男女分班’教育,男孩一个班,女孩一个班,有分有合。”
■记者访谈
男孩女孩不要“中性化”
记者 (以下简称记):
时下“韩流”盛行,一些装扮“中性化”的韩国艺人,影响着中国的青少年,国内选秀节目选出的明星,走 “中性路线”的大有人在,且非常有市场,您怎么看这种趋势?
孙云晓 (以下简称孙):这种流行文化的直接后果,就是让青少年产生了性别混乱,男孩子越来越女性化,缺乏阳刚,“娘娘腔”越来越多。为什么这种文化会盛行?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跟中国人对于当前世界上影响甚广的理论“双性化”理论的误读有关。
我们几十年来提倡“男女都一样”,“妇女也顶半边天”,诸如此类的口号很多,这些都会对我们去理解“双性化”理论产生了影响,以至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没有相应的注意。因此,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提倡“双性化”,而不能是“中性化”。
中国男孩有问题不向父亲倾诉
记:父教缺失在国内是一种什么状况?
孙:中国产生男孩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父教缺失有关。2008年,在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比较研究发现,当遇到烦恼时,日、韩、美三国学生把父母均列为前5位的倾诉对象,而中国的高中生只把母亲排在了第3位,把父亲排在前5名之外,位列“网友”之后。
父亲是男孩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男子汉启蒙老师。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缺乏对于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样做男人的机会。而在当下,由于父亲们往往需要在外打拼事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或者直接当 “甩手掌柜”,全权交给妈妈负责,这是很不对的一种倾向。
父教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记: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怎么进行更好的父教呢?
孙:我建议,父教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就是说,虽然你可能在外地,你很难天天陪着孩子,但是如果你心里重视教育重视孩子,你总会找到一些方法,比如你给孩子发短信、写信、打电话,甚至把孩子接到你工作的地方带,千方百计回来陪孩子等。
但另外一种情况是,天天跟孩子在一起的父亲未必懂得父教。现在很多父亲虽然天天跟孩子在一起,但对于孩子根本不了解,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父亲下班了回家很晚,看到孩子还没睡觉,心生怜悯,就只有三句话,“吃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
好的爸爸应该是,走到孩子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宝贝,今天过得开心吗?”你要注意孩子脸上写满的成长密码,要以亲密朋友的身份回到孩子的身边,并就如何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给儿子做出榜样。
同时,妈妈以及所有家人也要注意维护父亲的形象,促进男孩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激发他对于男子汉的向往,鼓励其用于在实践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家庭教育
父亲要给孩子作出优秀榜样
在家庭教育方面,孙云晓认为,父教的缺失是造成男孩女性化的重要原因,“父亲没有给孩子做出男子汉的榜样,孩子的性别差异的意识在逐渐模糊。”他建议,对男孩子的教育中,父亲一定要多出力,不能甩手不管。
学会欣赏不同的男孩
孙云晓认为,拯救男孩还要改变对男孩的教育态度,家庭、学校都要清楚地认识到男孩的脆弱,要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学会欣赏不一样的男孩,不能把男孩的 “资产”看作 “负债”。
注重男孩的体育教育
此外,注重体育在男孩教育中的作用,是孙云晓的重要观点。他认为运动是男孩的天性,通过运动可以不断磨练男孩的意志,增强抗压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