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案例:我的表情何时才能表现亲切

  今年八月我开始给一位在我院住院,诊断为“恐惧症”的39岁的女性患者高爽做心理治疗。这是一位身材高大、衣着朴实的女性,只见她端庄的脸庞上的两只大眼睛没有精神,不时流露出一丝胆怯之情。通过和她第一次交谈,我了解了她的基本情况。

  高爽五年前曾经被调往一个公司的财务科任科长,在这期间就有朋友对她说,在这个科里是你说了算,你一定要摆出科长的架子来,否则别人就不会怕你。高爽觉得朋 友说得很有道理,果真就照朋友的意思做了。虽然当时和大家的心理距离较远,但自己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好。三年前自己筹资创办了一个“艺术培训学校”,各方面 都运作的挺好。高爽唯一不满足的是认为自己的表情过于严厉,不能和聘任的老师亲近一些。但近半年来,自己感觉到越是希望自己表情亲切,就越觉得自己的表情 不自然。最严重的时候自己见到学校的老师,就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表情严厉,还没说话就试图逃开。所以,高爽迫切地来到我院住院治疗。

  在第二次心理治疗中,我尽量设身处地地理解高爽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并用“意象对话疗法”引导高爽闭上眼睛,想象走到令她感到不舒服的场景,在想象中去和自己 害怕的人进行对话,把内心的紧张、焦虑、担心、自责等负面情绪体验用语言具体地表达出来。在高爽不断用语言表述的过程中,她内心压抑的负面情绪逐渐得到了 释放。治疗结束后,她不仅感到自己的恐惧情绪有了较明显的减轻,而且还对自己的恐惧、逃避行为有了一个新的领悟:实际上这都是自己想得太多了,是自己和自 己过不去!

  在第三次心理治疗中,我和高爽进行了以下一段对话。

  我问高爽:“如果有个人对你表面并不十分热情,但行为上很关心你;而另一个人表面很热情,但行为上对你很冷淡,你心里会更喜欢哪个人呢?”

  高爽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喜欢前者了。”

  我又问:“那你为什么会对自己的表情那么在意呢?”

  高爽无奈地说:“我就是希望自己的表情能亲切一些,能和大家融在一起。”

  我又问:“你能告诉我,你要和大家融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

  高爽回答:“能够办成事情,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也获得别人的认可。”

  我说:“你说得很好!那么你认为究竟是交往过程重要还是结果更重要?”

  高爽回答:“应该是结果更重要” 。

  我向她反馈:“你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非常出色。而你总是揪住自己某一自认为的缺点不放,只注重过程而忽略了结果。是吗?”

  高爽回答:“确实是这样!”

  我又问:“那你觉得这样做会给你带来什么后果呢?”

  高爽思索了片刻回答:“也就只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了!”

  我问高爽:“当你害怕见到学校老师时,你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高爽回答:“很讨厌自己,试图把这种想法克服掉。”


  我问:“那你想过没有?这种想法后面的希望是什么呢?”

  高爽想了想回答:“是希望自己有更完美的形象。”

  我问:“既然动机是好的,有必要完全去否定它吗?”

  高爽回答:“我想得太过分了!”

  我问:“那你觉得是接受自己的想法,不去多管它容易走出目前困境呢?还是整天要想把它祛除掉能够尽快走出来呢?”

  高爽回答:“可能还是接受比较好!”

  我问:“你有没有心情很平静的时候呢?”

  高爽回答:“只要我很忙的时候,或者是心中想着:管它呢!今天豁出去了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很好!”

  我认真地对她说:“看来你还是很有经验的嘛!”

  高爽回答:“我觉得对我来说,可能行为比思考更重要。”

  我对她的感悟赞许地点了点头。我对她说:“你的领悟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你能继续坚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不远的将来你一定会摆脱害怕见人的痛苦,重新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