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两性关系

一岁之前若不被接纳,缺少爱、连结、包容,成年后就有很多需要和索取,一般不愿学习成长,因为太恐惧;l  一岁之前若被接纳、包容和连结,长大后就会有一个很强的心想事成的能力。l  自己若背着内疚、罪恶感,就会让自己去到牺牲,想让身边的人赢。l  有多么地不信任,就有多么地控制。l  你看见的世界,完全反映出你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l  所有的结果,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都是你潜意识里想要的,都与童年有关;l  怨恨与幸福快乐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l  亲密关系中,每个人要处理3000次左右碎片之后,才有可能拥有真正开心的亲密关系;l  俩人在一起,起初是需要,不是真爱;l  二岁之前若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爱和认同,长达后就渴望从男人(女人)那里得到,才完整。是索取!l  吵架,都是在吵对方没有满足我的需要,总会回到卡住的那个点——不同的脸,相同的动能;l  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停止吵架,就会停止;在俩人之间,你心里的感受和对方心里的感受是一样的;l  报复父母的最好方法是让自己不开心,比如离婚、失业、生病等等;l  在亲密关系中,双方都要负100%的责任;l  若要知道自己的潜意识在想些什么,看看你的伴侣,完全反映出来;l  被对方吸引,是因为自己底部的碎片与对方一模一样;l  人为什么会抗拒学习和成长,是因为你知道会要揭开伤疤,会有痛迎面而来;l  “亲密”的英文就叫“没有恐惧”,跟对方害怕太亲密=跟所有人都害怕亲密 =害怕失去什么;l  在原生家庭中,如果一定要牺牲掉一些东西,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就不能100%做自己,长大后就不能为自己而活,不能完全地做自己;导致的原因是父母的愛是“有条件的愛";牺牲自己是因为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愛;l  那些长大后要扛起原生家庭所有责任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小时候是父母不快乐的所有原因,所以就想牺牲;如果对自己真心愛的人,只付出80%,是因为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丢掉了20%的自我,去讨好、牺牲,而不能拥有那个想开心就开心、想好玩就好玩的能量。如果不彻底原谅父母,要么自己变成父母那样,要么将配偶变成父母那样。l  如果没有……,你就不开心——其实你是不想要这个。意识和潜意识常常是相反的;l  疗愈的碎片越来越多,外在做事就越来越成功;l  灵魂总是用让你痛苦的形式来提醒你,你需要哪些疗愈。一定要引起注意,不要让事情变得很糟了才处理;l  没有疗愈的部分,就会传给下一代(不自觉的状态下);因为孩子太愛父母,就会承接父母的碎片;l  想要了解自己过得怎样,就看身边的亲人过得怎样?他们住在你的心里面。对方的脸色就是你自己的脸色;l  两个人带着各自的痛来到一起,痛更加地上来,却彼此指责“我的痛是因为你!”l  若配偶与情人不是合一,能量不是去到同一个地方,自己则永远没有办法成功,能量要放在婚姻关系上,否则会付出代价;关键是要看对方的优点,互相欣赏、互相赞美;l  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是有很多问题的;l  不依赖=不索取 =不受伤l  生命的平衡:唯一成功的路是向对方靠近!l  你只管你的成长,如果对方真的是你的伴侣,他就会跟上来。一段之后,再勇敢地跨出一步,另一个人跟随——这就是人生的旅途;l  有罪恶感,就会想办法让自己变成一无所有(破坏已有的,或让将来的事不成功)。穿越罪恶感最大的方法是宽恕——我宽恕我自己,我那时还是个孩子!l  宽恕父母:如果你不相信你有一个好妈妈,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好妈妈;你不相信你有一个好爸爸,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好爸爸;每个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他们对你的过失不是有意的,是从上一辈继承下来的;永远来得及,只要自己疗愈好了,就会自动疗愈好身边所有的人;l  跟孩子说话,要就像跟最好的朋友一样!他们长大后才把你当最好的朋友;l  你自己不重视自己,吸引来的配偶就不重视你;l  那个像尘土一样对待你的人,他心里的感觉就是被人像尘土一样对待——没有价值!l  你要愛就先给出你的愛。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l  没有耐心、易怒的人,其实是不信任——不相信,是在贬低别人的价值;l  要懂得让别人有一个选择,是追随你,还是不追随你;把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对方本人;l  一段婚姻,是继续修还是离婚,关键是你从这段关系中学到了功课吗?你从对方身上学到了什么?如果学到了,无论是继续还是重新选择,都是过自己的新生命。万一离了,还可以做朋友、做伙伴;l  一旦开始指责,后面的就不再叫沟通了;l  当你坚持自己是对的,就代表着她是错的,没人喜欢当输家,跟你也不喜欢当输家一样;l  对于你的父母,你越不认同谁,你就会越像谁。你可以表明你的立场,但不要跟他/她开战,否则你自己将来就会跟他/她一样。l  要想让孩子过得好,你自己必须先要过得好。你要孩子开心,你自己必须先开心;l  要学会相信孩子,他自己知道怎么过自己就会开花,就会回报你!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