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
婚姻生活简单真实
上世纪60年代的婚姻生活简单真实,幸福不是海市蜃楼,有份稳定的工作、有块上海牌的手表、在十年浩劫中生存下来,这些都是幸福的指标。正如册子内的许阿姨的感慨:“哎,那个时候找对象啊,结婚啊,跟现在可不一样了。那时候,你觉得对方这个人挺好,是个踏实过日子的人,有点文化,就够了,不会想有没有钱,能不能买房啥的。”60年代结婚的老人,对婚姻的坚守更牢固,就像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张靖邦老人也认为,“理解一下对方,没什么过不去的。”
70后
幸福跟品质相关
70后的婚姻生活对品质有了要求,虽然不要求都穿品牌住豪宅,但房子够不够大、车子够不够好,多少会影响感受到的幸福指数,就好像走过十年婚姻光景的肖丽认为“幸福跟物质相关”。而同样是70后的梁振华,则认为生活的品质取决于自由度,所以他和妻子选择开家小店,业余时间用在自己酷爱的户外旅游上。同时,70后对待婚姻的责任感也处于一个转型期,虽然婚姻自由度更高了,但也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考虑尽量维持婚姻的存在。
80后
幸福更强调自我价值
80后的婚姻生活在追求合作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自我价值。如标准的80后王麒寒所述:“我和我老婆都非常尊重对方的个人生活和交往圈子,大家很简单直接地沟通各自的需求,然后支持对方的决定。”所谓,我尊重你出去逛街泡吧,你也要允许我宅在家里打游戏。这种自我价值的提取,也更多地彰显了社会人对个性的追求和认可,这与社会大环境逐渐开放和民主是密切相关的。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