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信奉“独身”的人中,青年男女似乎有增加的趋向,怎样评价这种现象?对独身族,归纳为几种类型:
一是自身恋爱条件较差(指长相、职业、收入、家庭状况等外在条件),多次恋爱失败,以至对婚恋问题感到绝望。
二是自身条件不差,但择偶标准过高,或有特别的要求,婚恋问题一直不能解决,由此而采取独身态度。例如,某中学王老师今年已62岁,选择对象要年轻、漂亮、收入高、能力强。有一次朋友为他介绍一位小学教师,他还要跑到对方学校听课,令好朋友们不敢再帮他。
三是在爱情上有过深痛巨创,如因被初恋爱人欺骗、热恋时被恋人抛弃等等,而对异性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某校领导黄某,一表人才,家境优越,为人正直。年青时谈过恋爱,由于某种原因未成,后来热心人介绍过几位优秀女子,但他发誓终身不娶。如今已过六旬,仍独身一人。
四是有的年轻人“为了保存一个独立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天地”而选择“不婚”。他(她)们大都有良好学历、体面的工作与不错的收入,同时又是独生子女。例如,张先生说:“看到父母终日为子女忙碌,我不愿走他们的路。”一个在外资公司上班的郭小姐认为,结了婚就必须面对柴米油盐酱醋,她说:“浪漫的婚姻不稳定,稳定的婚姻不浪漫。”
五是曾经组建过家庭,后因感情破裂而离婚,从而对异性产生泛化性偏见。六是受家庭或影视、文艺作品影响,对爱情历来采取冷漠态度。由此可见,多数男女的独身行为并非他们的初衷。调查材料表明,在独身者中,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认为女性对感情的要求比男性更深刻,更固执。
对于独身行为,我们应该:首先,不鼓励独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生的自然要求。一个人生理上发育成熟,必然对性爱产生正常的欲望,这种欲望得到合理的满足,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对工作学习和劳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若长期受到压抑,对人的身心、工作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次,不非议独身。长期以来,人们对独身的非议颇多。看到别人独身,就有人怀疑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什么缺陷。其实如同婚恋自由一样,独身也是个人自由,对此说三道四是不妥当的。再次,创造条件为独身者的婚姻牵线搭桥,帮其树立健康的心理。独身是要付出代价的,需要克服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以及生活等方面所必然出现的诸多矛盾,对此,人们在同情之余,应予以更多的关心。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