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厌学心理障碍?以下进行说明:
1.心理障碍性厌学是非意志性的行为:所谓非意志性的也可以通俗地说,它是一种学生本人不愿意那样,却又心不由已、身不由已的行为或表现。
2.心理障碍性厌学行为起因于过敏性痛苦情绪:心理障碍性厌学一般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心理疲劳性厌学;另一类为过敏性厌学行为。心理疲劳性厌学一般表现不强烈,只是弥漫性在希望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从日复一日的单调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轻松一下。这种心理疲劳性厌学虽然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但还不像过敏性厌学那样,无论如何也学不进去,或者学了也记不住。
3.心理障碍性厌学行为常常表现为与意识(或意志)相对抗的潜意识行为:正如以上所述的那样,典型心理障碍性厌学行为不仅仅是非意志性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它还是一种反意志性的行为。它表现出不符合本人的意志、意愿,也不符合本人的思维逻辑并与本人的思想、意愿互相对抗。
4.心理障碍性厌学是后天习得的可以治愈的不适应性行为:行为主义心理治疗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认为像厌烦学习、恐惧某种事物等人类异常行为和绝大多数人的正常的行为一样,都是遵循学习的规律在后天习得的。人类在后天习得恐惧、厌烦等行为反应的同时,也会因情绪愉快、迷恋等原因,学会喜爱某些事物的行为反应。
假如,一名学生如果获得的行为是对数学课的厌烦或恐惧反应,一听人家提起数学便情绪一落千丈,一上数学课便打不起精神来,这便是不利于适应社会生存行为,所以应该定义为学习心理障碍。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