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人性的核心在于内部有一个“的内核”,它希望摆脱外界控制,朝向满足自我选择、
从小听话的孩子,很多时候,为了得到“我是一个好孩子”“我是一个乖孩子”的积极评价,常常忽略自己真正的需要,他们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时,经常是为了“不犯错误”。如孩子作业完成了,家长要求孩子练钢琴,这时,孩子真正的需要是和朋友一起去玩球,但家长多次教育: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等,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是乖孩子,就去练钢琴。结果是:他得到了“真是个好孩子”的表扬,但自己玩球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没有满足的愿望使他内心产生缺憾。但听话的孩子,是不能表达自己的缺憾的,否则就成了不听话的“坏孩子”了。听话的孩子,往往通过压抑和忽略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没有满足的愿望。压抑也好,忽略也罢,并不是真正的需要就不存在了,这种需要一直在躁动着,在试图寻求满足,但却总也得不到。我们试想,如果一个人真正的需要总得不到满足,他的快乐和舒适从何而来?因此,这样的人会问题多多。
从小听话的孩子,常用顺从去满足长辈,长大后,甚至用讨好的方式来获得别人的正性评价,他们选择行为时,特别看重自己的面子,常以证明自己是“好人”、“正常人”为标准,这是一种虚假的自体发展,这种顺从,造成与人性的核心保持一种隔离状态。所以,过于顺从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个人真正的需要常常是缺失的,在与别人对比中,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有明显的
人最难认识的就是认识自己,要解决此问题,重点在于让他们领悟到:是什么原因使自己保持了现在的这种行为,而不是满足自己的真正需要。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这样的理念: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缔造者,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选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