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明明觉得自己脾气不错,为人处事也真诚友善、不藏心机,可遇到问题还是常常被人冷淡、误解,甚至作为攻击和发泄对象。最后,他们自怨自艾,陷入埋怨、自责、懊恼的情绪之中,连连感叹“苍天没眼”。这样的情绪状态,心理学上称为“受害者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问题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逃避心理。
歌曲《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我的真情难道说你不懂”……
就像这句歌词一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明明觉得自己脾气不错,为人处事也真诚友善、不藏心机,可遇到问题还是常常被人冷淡、误解,甚至作为攻击和发泄对象。最后,他们自怨自艾,陷入埋怨、自责、懊恼的情绪之中,连连感叹“苍天没眼”。
这样的情绪状态,心理学上称为“受害者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问题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逃避心理。有了“受害者心理”,很容易通过不断肯定自己的无辜,把责任推卸给他人,而不去解决问题。
因此,“受害者心理”有害无益,需要积极纠正。首先,学会自我反省。当你觉得受委屈、怠慢时,最好反思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或者让其他人评判一下。也许换一个角度,心情就会豁然开朗。其次,学会宽恕。哪怕自己真的受伤害了,也要学着原谅,如果你不原谅那个人,将仇恨记在心里,只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痛苦。
再次,学会感恩。当帮助他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时,与其懊恼,不如想想你从中收获的人生经验、自我成长和快乐感受,这才是更值得珍惜的财富。最后,学会解决问题。不要纠缠于“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我怎么运气这么差”等类似的问题,而要主动去想“怎么办”。可以问问自己“怎么做才能克服难题”、“哪些人能帮到我”,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动力,自然就会转移注意力,把自怨自艾转换成积极行动。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