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医学研究人员通过对1799名男女18年的观察,证实长期积极坚持体育锻炼者,患症的危险明显低于不运动者。那么,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结?据安定医院社区预防科主任崔炳喜介绍,人的心理状况、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运动能使人体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运动者血液中会产生一种让人欢快的物质内啡肽,内啡肽能进一步增强人的心理承受力,从而起到强健心灵的作用。而不同的负面情绪也要选择符合这种情绪特点的运动,有针对性地锻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应运动:慢跑、瑜伽、游泳。崔炳喜说,是以反复出现的忧郁不安等为特征的一种情绪状态,还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比如心慌、出汗、心跳加速等。在这种状态下最好做一些能让身心舒缓,帮助安静的运动项目。慢跑、瑜伽、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
紧张对应运动:足球、篮球、排球。崔炳喜说,足球、篮球、排球这些项目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对,才能取得优势。若能经常在这种激烈场合中接受考验,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工作和学习带来好处。
对应运动:快速跑、网球、羽毛球。崔炳喜说,过于复杂的运动项目常使者感到难以进入状态从而更加悲观自责。所以,当有持续性的心情时,最好选择简单、易于操作、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这有利于帮助转移注意力,走出的困扰。
愤怒对应运动:器械运动、登山、快速跑、网球、羽毛球。崔炳喜说,愤怒时可以做一些消耗性的体育运动,负性的能量宣泄掉了,愤怒也容易消除。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