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遗传、环境、生活、工作、营养卫生等多种因素有关,这是人们所熟知的,但心理因素与健康同样密不可分则是大多数人未能完全意识到的一点。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曾做过大量的实验和统计资料分析,一个人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甚至会引起多种疾病。
心理学专家认为:“情绪是人类天性中的重要部分,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直观、最直白的情感反应,喜、怒、哀、乐均在情理之中,不管是乐极生悲,还是破涕为笑,都是情绪的一种状态。一般来说,情绪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两者合一,才能维持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平衡。但当某一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或波动太大的话,就有可能影响身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变化。比如、、愤怒会造成人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可导致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等症状;亢奋与狂喜则易引起供血不足身心疲劳、体力透支,诱发高血压、心律不齐、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
眼睛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你是否知道,我们正在罹患的某种疾患和病痛可能祸起于我们常常发作的某一种情绪?而我们今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或许正窥伺着我们明天的身体健康?也许你不相信,在我们的身体当中,确实有这样一张“情绪地图”,它早已绘制好喜怒哀乐与身体发肤之间千丝万缕般的脉络,循着这些路径,我们总能发现:长时间处于怨恨情绪中的人容易遭遇“癌症”的袭击;经常胃痛的人往往深陷、压力过大;大多数关节炎患者把批评当成了习惯;内疚的人常用疼痛和皮肤疾病惩罚自己。情绪就是这样肆无忌惮的寻找着身体上的宣泄口,首当其冲的是消化系统,第二是内分泌系统,尤其是性腺和肾上腺,第三是我们最不容易觉察,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位——皮肤,尤其是头皮。
身体的疾病,都是情绪爆发的警铃,最关键的是,你要做那个掩耳盗铃的人?还是静下心来听听你身体的提醒?如果我们能敏感的觉察自己的身体,感知它的变化,倾听它的声音,尊重它的需求并与它对话,我们才能跟随身体的“情绪地图”找到内在的发生根源,让身体教导我们成为掌握情绪的学习者。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