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快到了,放七天长假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在假期中,各位肯定会打破原来上班时候的生物钟。美国学家霍尔姆斯和瑞赫认为,假期打破平衡、带来压力的事件。平时人们的心理处在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转中,这与节假日散漫的生活方式水火不容,而在两者转换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身心不适应。因此,长假过后,容易患上节日综合征。
要预防节日综合征,在心理上一定要“缓入”、“缓出”,这就要把假期分为三个阶段。
【假期开始前:心理早适应】
在假期前的工作中,我们要稍稍接触一些与假期相关的信息,让自己有个适应期;同时为节假日的生活提前制订个计划,做到适度紧张有序;假期开始后,可以在心理上先对假期生活做一个的“假想演练”,想像一下即将顺利度过假期的情景。
【假期中间:休闲别比工作累】
在这期间,人们开始接受假期生活,渴望将平时无暇从事的娱乐活动“一次玩个够”,于是歌舞升平、夜夜笙歌。但过度的放纵常常和过度的工作一样,也会导致人们身心的疲惫。
因此,这时的娱乐要适度,假期的活动过多或者不做安排都不利于心理的放松,人们常说“过犹不及”,所以别让休闲比工作还辛苦。
【假期将结束:娱乐要适度】
节日即将结束,可人们的兴奋的心理状态仍未消退,再工作时,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浑身乏力、效率不高、焦躁等。
在假期的最后一两天内,就不要从事剧烈、消耗大量精力的娱乐活动了,最好设置“虚拟工作情境”过渡一下,比如最后一天按照上班的要求安排一下作息,或者静静梳理一下上班后该做的工作。这样,上班后就可以顺利地实现从假期状态到工作状态的平稳过渡。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