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适应机制,补偿心理虽有助于激发人的进取动力,然而一旦被错误的得失观所左右,就会走向歧途。抱有严重补偿心理的人,往往看重个体之“得”,淡化集体之“失”;漠视长远之“得”,纠结眼前之“失”;不看精神之“得”,只看物质之“失”。
对此,若不及时加以防范,就极易使补偿心理受到利己主义的刺激而导致人们心理失衡、行为失范,既影响个人成长进步,也可能给部队建设带来隐患。纠正这一心理偏差,重在校正得失观。不能总想着自己失去了什么,盘算着是否吃亏;而要多想想自己得到了多少,还有哪些责任没尽到。能够跳出“小我”的圈子,心胸自然开朗,心理自会平衡,就不会为了一己之利而患得患失。在对待得失问题上,应多照照先进典型这面镜子。
想想杨善洲同志,他退休后主动走进荒山义务植树,一干就是20多年,建成了一个价值达3亿元的林场,却将林场无偿捐献给国家。杨善洲看似失去许多,却得到了价值实现,为党旗增光添彩,这无疑是对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回馈、最大“补偿”。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