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总括,它包括人的思想、情趣、信念、欲望、个性、道德观念等。广义的“养生”与“养性”为互用词,古代称“摄生”。
心理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问世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
研究表明,悲痛、绝望、困惑、内疚等情绪可严重干扰人体免疫功能,引起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长期过分压抑,处于厌世等忧郁心境,以及性格内向的人,不仅使胃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受到抑制,引起食欲减退,而且其癌症的发病率高。长期惊恐可导致肾上腺分泌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久之可致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
调查发现,高龄老人中绝大多数心情舒畅,情绪乐观,从容和蔼,热爱生活。乐观情绪通过大脑而影响心理活动及全身生理活动。乐观可使体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自动调节并处于最佳状态,使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促进身心健康,更有效地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的人,多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常听令人愉快之事,多交性格开朗的朋友,从中受到感染。多结善人,乐闻善事,以乐忘忧,可及时消除不良情绪。遇事多思其有利的一面,对人多思其友善的一面,不仅有利于人际交往,更能使人心情愉快。要有坚定的信念,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保持愉快情绪,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培养对运动、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以陶冶自己的情操。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