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读者孟先生问:我儿子最近经常一边走路,一边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问他说什么,他总回答“没什么”。专家解释:人在儿童期会依靠内部语言思考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常通过“自问自答”方式进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小雷答:精神障碍中确实有一个症状是毫无缘由地自言自语或自笑,伴随自控力下降、语速增快、出现幻觉,并且不承认自言自语过。但有些正常人也爱自言自语,往往是一种个人自我交流、思考的过程。人在儿童期会依靠内部语言思考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常通过“自问自答”方式进行。有些成年人因成长过程中对外沟通不足、语言转换发展受阻,会延续儿时自问自答的心理模式。在安全、私密的环境里,这一模式容易外化,也就是发出声音。
这位读者的儿子有可能是在学校、家庭中遇到挫折,心中有不安全感,于是通过自言自语澄清内心的矛盾冲突,把问题摆到意识层面来。在说给自己听的过程中,各种错误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会更清晰,不满、悲伤等负面情绪也得到发泄。家长此时要耐心沟通,找出问题根源。孩子要试着跟朋友、父母商量,代替自言自语,恢复心理平衡。同时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向更多人敞开心扉。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