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林肯说:“人只要心里决定快乐,大多数都能如愿以偿。”
学家马修.杰波博士说:“快乐纯粹是内发的,它的产生不是由于外在事物,而是由于不受环境拘束的个人举动所产生的观念、思想与态度。”
除了圣人之外,没有人能随时感到快乐。萧伯纳讥讽道:如果我们感到可怜,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对于日常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那些众多琐事与环境,我们可以借着思考做个简单的决定,使我们感到快乐。这就是:大部分时间想着愉悦的思想。对于烦恼、小挫折,我们很可能习惯性地反映出暴躁、不满、懊悔与不安;这样的反应我们已经“练习”了很久,所以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不快反应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我们把它解释为“对自尊的打击”等这类原因:司机没有必要冲着我们按喇叭;或者我们讲话时某位人士没注意听甚至插嘴打断我们;或者某人能够帮助我们而事实却不然。甚至个人对于事情的解释结果,也会伤了我们的自尊:我们要搭的公共汽车竟然迟开;我们计划要打高尔夫球,结果下起大雨;我们急着赶搭飞机,结果交通阻塞;这样我们的反应是生气、懊悔、自怜或换句话说:“闷闷不乐”。
如果我们经常培养快乐的思想,像形成不快乐习惯那样经常“练习”,一种以愉悦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态度便也成为习惯。这种习惯的增强,自然意味着前一种习惯的削弱。
相关推荐: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