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多位在校教授心理健康课的老师给本报打来电话,讲述他们在实际授课中遇到的中小学心理问题。?——Psy525.cn
????????现象:初二“学霸”害怕划火柴
????????误区:家长关注成绩,忽视动手
????????现象:大东区一所中学教授心理健康课的张老师说,孩子到了初中,不愿与父母沟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另外,现在很多孩子表现出“动手能力差”。在一次化学公开课上,一个学习很好的初二男孩,在做实验的时候把实验原理步骤讲解得清清楚楚,但在实验中需要用火柴把酒精灯点燃时,男孩却说不会划火柴,而且表现出很强烈的恐惧。
????????分析:现在很多家长对学习的关注多过对孩子自理、生存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对于生活的很多问题,比如火、电、水,甚至过马路、坐公交都产生惧怕。
????????建议:家长应让孩子适当地做些家务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现象:高知家长易忽略心理问题
????????误区:不愿相信导致拖延
????????现象:和平区一所小学的曲老师已从事多年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她说:“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孩子自身,而家庭原因占80%。”
????????分析:总体来看,越是家长学历高、社会地位较高、有点背景的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越容易被忽视。当孩子心理出现一些小问题时,这样的高知家长不愿相信,因而拖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
???????建议:心理健康不似身体健康那么明显,家长更要细心,一旦发现问题,不能逃避。
????????现象:没有礼物就什么都不做
???????误区:看重物质奖励,不设底线
???????现象:皇姑区一所小学心理教师小王表示,一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常常说“等你考了第一就带你去游乐园”或者“你要是完成了作业就给你买礼物”等等。
????????分析:鼓励是对的,但要有个度,一旦没有了奖励,孩子就任何事情都不去做。
???????家长从没告诉孩子底线是什么,也没给孩子提供合理的选择。一旦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以后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建议:家长鼓励子女应该从心态着手,而非用物质利诱。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