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习惯思前想后的人么?做事之前考虑再三,要将基本可能面对的问题,困难想的清楚,明白,找到相应的对策,才会下定决心去做的人,
你是么?
也就是说,你会想,但是否要做,还要看想的结果,“自己能否做得来,承担得了,面对问题能否解决,”,大概这些都理得差不多了,才会得出结论,是否要做,会么?
你问我,这有问题么?
难道不该如此?
谁愿意面对最后难以收场的局面,不需要慎重对待呢?
我明白,明白你的感觉和判断,
但是否,你考虑的时间过长,考虑的因素过多呢?
所谓“过”,就是一种程度。
一定是超出了合理的范围,甚至不会因此称之为“慎重”,却是“束手束脚”和“犹豫纠结”了,更可能的是,失去了很多真正的机会和可能。
因为真实的状况是,
没有什么事情,是在做之前就能够考虑的“一清二楚”的程度,事情是动态的,变化的,各种因素参与进来都会产生不同的碰撞和交错,“意料之外”才是真正的预期。
而对于问题困难的设想,也是基于你过去的经验,至于当下还会不会如此,有多少变化,到怎样的程度,和有没有新的会冒出来,
这些,你能够“想全”么?
所以无论怎样,其实你都会处在至少一半的“懵懂无知”,一半已知会让你从容面对,一半“无知”就是新的学习。
但事情的可贵,其实就在这部分“无知”上,没有新的不同,就没有全新的应对,尽管可能让你“磕磕绊绊”了,让你窘困或为难,甚至把你逼到从未有过的程度上,
但这,有多大的变化,就有多大程度上在促进你的成长。
当然,我明白你其实,一点都不想经历这些,
已知总比未知安心,未知是新奇也可能是凶险,对么?
所以才有你的谨慎,小心翼翼,每一步都希望能在自己的计算之中,或者总容易有很多担心和焦虑,是么?
但你知道么?
有时,事情并没有那么难,也没有那么糟,
因为难,也是分程度的。
当你都没到“超高的程度”,你也不会遇到“超难的状况”,想遇到同样很难。
除非,在你的心里,你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超难达到的”,远在你的实际水平之上,那么,这便“难于登天”。
而真的有这样的人么?
是的,而且为数不少。
之所以“迟迟不动”,不做什么,就是现实的差距着实太大,既然“做太难”,还不如“在想象中存留”,还不至于给到自己“最终看到自己其实差太多”的真实。
但更多的状况,其实是“如同你”。
事情也许不难,但你却不知道。因为在做之前,你给自己的想象中的恐惧太多,它为你就设定了第一道障碍,且难以逾越,“想着想着”就越来越担忧,觉得自己可能不行,慢慢地就退却了。。
也就是说,这一切还没等做,你就在自己的设想中走完了,
想,还没到做这一步,就在路上被扼杀了。。
而如果你真的被自己逼迫,被现实逼迫都好,最后有“算了,不想了,能怎样就怎样吧”的心态,走出去了,
其实你会发现,事情没那么难,至少没想象中异常困难的程度,而自己也从中获益良多,有了成长,也更加自信了。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形成的。
有的人,想和做,距离很短,想一想就可以去实行了,毕竟真正要面对和处理的,都在做了之后才能遇到,所谓“再想也没太多的用处”。
而有的人,会想太多,最后要么放弃不做,停留原地,要么很久之后才开始启动,遇到问题又可能因为“想太多”而不断的停滞,速度就这样慢下来了。
于是,最后你往往发现,怎么当初我们都是一个起点,却没过多久,一切都不同了。。
因为成长,不是靠想出来的,却是靠做出来的。
你问我,难道想,是错误的么?
当然不是,
但要看你想的是什么,
如果都是问题,困难,还不知道是否如此,
那么其实可见到的是,你过度的恐慌感。
那么你就会在恐惧之中绕圈子,还会越想越多,最后恐惧太大,只好放弃以保安全。
但如果你想的,是根据实际中各方面的因素,如何协调,如何做为,只是考虑全面却不是担心,还要加上“如果面对不如意,自己要有的心理准备”
那么,这便是“合理的预想和推断”了,
因为,你是在为“做”铺路,而非为“怕”退缩,
这,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我说了这么多,
也许可以换你去感觉了,
对于自己,“想和做”的距离是多远?多久?
两者相间的又是什么?
真的,是最后自己想要的结果么?
想一想吧,
祝好。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