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家长或同学的不平待遇,心里觉得委屈,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打打沙包发泄、“密”约老师说说心里话、或者让音乐抚慰幼小心灵,甚至跟班主任以“隐者”身份聊QQ等等,如今的中小学为学生开辟的“出气”渠道可谓五花八门。
昨日,记者走访荔湾多所中小学校,获悉教育综合改造工程过后,八成以上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行为偏差型、压抑型、暴力型、自卑型等各种类型的“问题学生”逐渐转变观念,敞开心扉,接受心灵治疗。
发泄疗法:“暴力”后回归理性
人民中小学有一间约40平方米大的心理咨询室,分里、外两间,里间为静室,仅木地板上放置着两个“懒人座”;外间为动室,空中悬挂两个绿色的圆柱型沙包,地上铺着软软的地毯。
现任六年级班主任的谢老师称,小强是心理咨询室的“常客”,经过长期观察后,老师发现这个学生患有小儿多动症并伴随着暴力倾向,其母长期让他服食一种抗狂躁的药品。谢老师跟小强的母亲沟通后,建议将药品改为维生素,平日小强依靠打沙包发泄时,也伴随在侧,用理性的思维帮助他分析、解决心理症结。
小强告诉记者,打沙包真的好出气。发泄完后,大脑清醒、冷静了许多,加上老师的从旁细心教导,常常会反思刚才的“暴力”行为太不应该了。
保持心理健康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项必修课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