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刘伟(化名)要离开家,他不愿意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原因是“爸爸妈妈对我太好了”。他说:“我上学放学爸爸都用车接送,回到家他们连饭都给我盛好了,还给我夹菜。想吃苹果,他们就削好皮,切成小块,插上牙签摆在书桌上。家务活就更不让我动手了。他们就知道让我学习、看书,未来的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我在家里就像一个木偶,没有一点发言权。一说点自己的意见,他们就说:‘你还小,这些事情不用你操心,有点时间好好看书去。’”刘伟说,“物质上的满足是永远不够的,他们越爱管我这管我那,我就越要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 为何父母越呵护,刘伟越逆反? 1、父母的过分呵护让孩子遇事缺少解决能力。精心照顾、包办代替、过度保护,使刘伟任性、自私、缺乏责任感、劳动技能低下、环境适应能力差、性格懦弱,使他不懂得谦让,结果经常遇到挫折,沮丧而又束手无策。 2、父母弥补回报的影响。刘伟的父母想用孩子的成功去弥补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遗憾,期望值高使孩子产生逆反和厌烦。 3、这个时期的孩子,逐步产生自我意识。思维菩的独立性、批判性迅速发展,促使他们对于任何事件都愿意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他们还会觉得:家长越害怕的事,一定越有意思。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对孩子悉心培育、满怀期待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把握好“度”。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2005年05月17日第九版)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