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女孩子容易低估自己的考分造成无谓的压力,而男孩子很可能高估考分,成绩公布后会因失望而造成心理问题。
从希望心理援助中心得到的相关信息,也恰恰证实了这一点。
在采访中心理专家多次向记者提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专业词语。高考是高中生生活中的一个应激事件,除此之外像亲人故去、失恋、失业等等都是,这些生活中的应激事件,给当事人造成噩梦、高觉醒、失眠、侵入性回忆等症状,这就说明已经存在心理障碍了。这种障碍最初的表现是否认现实。考生完成考试后,虽然明知自己已经失利,但却不愿承认现实,出现人们常说的“懵”了的木僵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三天左右后,就会转移到下一表现期:愤怒期,恨自己没用、无能,甚至会迁怒于家长没给自己一个好的遗传基因,迁怒于老师没给自己押上题,迁怒于社会的高考制度,一切他所能联系到的,都会被憎恨,情绪激越无法自控。愤怒期过后便是抑郁期,这一时期的考生已经承认了高考失利的现实,而变得抑郁、自闭,不愿见人、不与家人沟通、足不出户。这一时期会持续很长时间。
据了解,考生被发现有心理障碍时,往往是已进入了抑郁期。这一时间如果再不及时地给考生以心理上的疏缓和调节,而一再任之发展甚至还横加埋怨和指责,那么这种心理上的困扰,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的一生。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