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的存在,但其目的实质上却是一致的,都是要有利于被教育者的键康成长和发展。但是,如果教育者的方法不当,被教育者往往就不易接受,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这些不当的方法,首先来自家庭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就容易采取简单粗暴式、命令式、专断式等教育方法,让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其次,在学校里,有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完成施教任务的想法,不认真探索教育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照本宣科,呆板无味。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强调你就将怎么怎么样,学生自然不服。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也会使使学生产生“老师对我已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造成逆反心理。
因此,要想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就必须调整教育方法,做好以下几点:
1.教育者加强指导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被教育者,使被教育者认识到教育者与他们自己目标的一致。
2.加强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感情这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如果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多些沟通,就会使被教育者更容易接受教育。
3.用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人们在心灵深处都渴望他人的赞美,多一句赞美就有可能把摇摆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多一份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
4.要想教育好青少年,教育者必须多学习,掌握的知识要多于被教育者。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